首页
新豫网

牛海堂:从“三无书记”到“楷模老牛”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逯彦萃 张宇翔

        □本报记者逯彦萃本报通讯员张宇翔

  从大伙眼中的“三无书记”,到同仁争相学习的“楷模”;从村民眼中的“高级干部”,到蹲在院里吃面条的“亲人”。省侨联驻临颍县石桥乡桥南村第一书记牛海堂用真心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用行动改变着贫困村的面貌。

  7月8日,记者在桥南村采访。途经杜大爷家的菜园子,杜大爷听到牛海堂打招呼,扔掉锄头跑过来握着他的手说:“老牛,给你弄点青菜,回家下面条吃呗。”在村子里转一圈,大伙都亲切地喊“老牛”,牛海堂很享受这个称呼。

  老牛刚来时,老乡们不看好,总觉得省里来个“高级干部”能吃得了贫困村这苦?持怀疑态度的不仅是村民,其他驻村第一书记曾开玩笑说,省侨联联系的是高大上的海归、归侨,一无农村基础、二无农村经验、三无优势资源,牛海堂一个“三无书记”能咋干?

  面对大家的“不看好”,牛海堂暗下决心,要干出个样来。他没事儿就入户走访,和群众唠嗑,了解各家实际情况。快两年了,牛海堂对村里一草一木、一家一户,摸得清清楚楚。

  今年年初,省侨联把换届后的第一次主席会放在桥南村开,直接把会议变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一体的研讨谋划、产业对接的互动现场会。省侨联提出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扶贫新思路:“点”即省侨联的扶贫点桥南村;“线”即侨联系统帮扶困难归侨侨眷,通过“侨帮侨”开展扶贫脱贫工作;“面”即引导公益捐赠开展项目帮扶、产业帮扶,形成社会帮扶良好氛围。

  在省侨联的支持下,牛海堂汇聚各界力量,整合侨界资源,协调资金400多万元,以“项目帮扶+产业扶贫带动+养殖种植+就业、技能培训”为模式的脱贫攻坚逐渐有了效果。修建活动广场2000平方米、田间生产路与村内道路5公里;种植经济林树木山桐子5000余株;投入帮扶资金20多万元;改造贫困户住房15户,为3户重病贫困户资助治疗费用,协调帮扶6户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就学,带领桥南村近一半贫困户脱贫致富,同仁们纷纷向他讨教取经。

  走在刚修好的柏油路上,老牛指着一个大坑塘说,这个马上要改建成休闲公园,指着远处的一片废墟说:“那片地啊,准备建一个厂房。”快到中午,牛海堂又马不停蹄赶到村委会和大伙儿商量下一步的实施计划。中午,就直接蹲在院子里吃了一碗面条,几个人一边吃还一边规划村里的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