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
□尹江勇
今天是5月30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们,第一次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
一年前的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发出了“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广大科技工作者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排头兵”的号召。
“科技三会”,树立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以此为标志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必将极大地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瞄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创新报国,引领发展!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建设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创新型省份,赋予广大科技工作者新的光荣使命。
5月24日,我省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创新争先表彰大会隆重召开,这是科技工作者庆祝自己节日的盛会,大会颁发首次设立的河南省创新争先奖,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先进科技创新团队,倡议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争先行动,大力推动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在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河南省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主任茹振钢代表所有获奖者铿锵有力地说出了一句话:“科技就是力量,实干托起梦想。”
这是河南广大科技工作者激荡的心声,这是中原这片创新沃土热情的回应。
让科技之光改变河南,让创新之力激荡中原
4月,在洛阳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园,来参观的省委书记谢伏瞻从一台机器人手中接过一杯刚刚冲好、热腾腾的咖啡。现在,洛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生产企业多达112家,中信重工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可见光实验室里,一台可见光通信高速传输原型机射出一束蓝色的LED光,其实时通信速率可达到每秒50G。未来数十年内,可见光通信技术可有效突破信息的传输量瓶颈,有望形成年产值万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
一个创新发明,可以开辟一片新天地;一项技术突破,可以造就一个大产业。中铁装备在隧道掘进机研发制造领域的突破、中信重工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突破、宇通客车在新能源客车技术上的突破……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正是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伟大实践,汇聚成推动我省创新发展的磅礴力量:
——多项重大技术取得突破:可见光通信、硬岩盾构、新能源客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重大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连续取得新突破。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国家级研发中心数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现翻番,智能化焊接机器人、IE4超超高效三相异步电动机等创新产品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汽车智能节能及关键零部件、跨海隧道盾构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竞争力全国领先。
——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有力:高成长性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接近60%,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成为万亿级产业,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基本建成。
科技创新,正在迅速改变河南的发展节奏。
以创新之思引领前行,以得力保障厚植沃土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河南早已吹响了创新发展的冲锋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新年伊始,省委书记谢伏瞻、省长陈润儿率先带领省四大班子领导调研观摩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2月10日的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谢伏瞻明确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推动示范区建设尽快实现突破”。陈润儿强调,“要汇聚创新资源,拓宽创新途径,推进创新融合,把握创新要求”。3月17日,省委常委会研究并原则通过《关于统筹推进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和战略平台建设的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我省将强化国家战略规划平台统筹联动,放大政策集成效应,聚焦“三区一群”,构筑河南未来发展的改革开放创新新支柱,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有力支撑。
要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支撑。4月13日,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省委书记谢伏瞻强调,要深刻认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做好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推动改革创新,加快形成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发展水平,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会议强调,要着力构建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环境,打造支持创新创业的工作环境,营造尊才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通过建设良好的人才发展综合生态环境,使河南真正成为各类人才尽显其能的人才高地。
要用好的政策激发创新动力。政策是科技创新的保障。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赋予科研项目负责人更大的经费支配权,职务科技成果转让收益用于奖励的金额比例不低于70%,最高可达100%……多达30条“先行先试”政策,为郑洛新示范区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催化剂”,将着力在激发活力、推进开放、集聚人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业环境等方面大胆突破。
要用完善服务扶持创新主体。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为切实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攻克技术难题、培育科技人才,有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我省大力实施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组织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挺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支柱产业为重心,以产业集聚区为重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助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瓶颈,激活企业创新“内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效益提升。
要用好的导向引进创新助力。“外脑”是科技创新的助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以博大的胸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引进更强大脑助力创新。省政府已与中国工程院续签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在创新人才培养、重大决策及项目论证、高端学术交流与科技成果转化等五大领域加强合作。我省还组织开展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院士行等系列院士行活动,推动“河南海外海智工作站”建设,举办“海智专家中原行”活动,邀请海外人才、海智专家、企业高管来豫对接创新需求,促进项目落地见效。
从“软件”到“硬件”,从“内力”到“外脑”,中原大地正在举全省之力打造创新之源,厚植一片神奇的创新沃土。
怀报国之心融入发展,怀凌云壮志建功立业
“为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大力推动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创新争先,坚定理想信念,做精忠报国的先锋;勇攀科技高峰,做创新争先的先锋;加强转化创业,做推动创新发展的先锋;普及科学技术,做厚植创新土壤的先锋;培育良好风尚,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省科协副主席刘炯天在我省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创新争先表彰大会上代表省科协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
全力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创新争先行动”中,这是科技工作者们热情的响应——
“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盛上自己的口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们科技工作者责无旁贷!”茹振钢教授表示,每一次的品种创新,都会带来巨大的生产发展和社会效益。“中原熟,天下足。我们科研团队搞小麦育种,就是要让2.3亿亩的黄淮大平原用上更高产优质、更安全、更简便,能够均衡增产的新品种、大品种。”
“当前,河南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河南省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张秀江说,科技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发挥自主创新主力军作用,力争取得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河南省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仲毅教授介绍,我国是增塑剂生产和使用大国,郑大团队正在开展绿色增塑剂的原始创新研究,目前已进入工业化试验。“今后,我们更要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在具有河南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上争做开路先锋。”
“在中原大地、一个政府重视科学、科技人员深入研究科学、全民崇尚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河南省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主任韩新巍教授激动地说,借助“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个节日,我们要向全社会弘扬科学理念、提升全民和全社会的科学意识,让全民崇尚科学,让河南从人口大省转变成为人才大省、科技强省。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创新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在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我们祝愿全省科技工作者们,充分激发自身的创新活力和潜能,把论文写在中原大地上,把成果结在创新发展实践里,把汗水和心血挥洒在建设创新型河南的伟大事业中,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