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5周年观察
新华社记者 夏军 骆飞 张玉洁 白丽萍
5年前,许多山里娃顿顿吃着“黄豆蒸饭”,或以土豆充饥,甚至有孩子因营养不良晕倒。5年后,香喷喷的“营养餐”进入一所所山区学校食堂,“顿顿有肉”已成“标配”。
今年正值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5周年,记者在广西、贵州、湖南和甘肃等多地了解到,“营养餐”惠及全国约3354万学生,许多山里娃体质大幅提升,“营养餐”供餐模式也逐渐规范,引来学校、家长和学生各方“点赞”。
从“黄豆蒸饭”到“顿顿有肉”
5年前,顿顿只吃“黄豆蒸饭”时,12岁的山里娃蒙梁红,才上小学一年级。
“装一塑料袋黄豆,周日晚带来学校,每餐抓两把,放进装有大米的铁饭盒,加清水、盐,再将所有学生饭盒捆绑,放进高压蒸箱,”蒙梁红回忆道,“有时一袋黄豆吃两星期。”
蒙梁红住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乡,是广西最贫困的地方之一。这里石山林立,平地少得可怜,黄豆是较常见的农作物。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曾测算,三只羊小学学生平均身高和体重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普遍相差2至3个年龄段。
如今,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实施5周年。记者近日再访三只羊小学,当地已建起宽敞明亮的食堂,县里专门聘请了4名工友做菜。当日午餐是猪肉、胡萝卜丝和白菜混炒,热腾腾的饭菜端出,孩子们欢呼雀跃地排着队,香气弥漫在整个食堂。
三只羊小学总务处主任蓝萌说,全校一共473名学生,每顿确保有50斤猪肉、各种青菜等,虽不算特别丰盛,但比“黄豆蒸饭”营养强很多。
如今,蒙梁红已上六年级。“家里的伙食比不上学校,”蒙梁红说。
毕节市是贵州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市。据2009年时任毕节市黔西县中建乡红板小学校长陈龙回忆,实施营养餐计划前,孩子们上学都拿两个包,一个是书包,一个是编织袋,里面装着玉米核、木柴或煤炭、土豆。在学校点燃柴火,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烧土豆当午餐。
近日,记者采访红板小学时,发现学校的营养午餐很丰盛:肉末炒豆米、豆腐干炒肉、鸡蛋白菜汤。吃着热腾腾的午餐,孩子们个个笑容满面。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全国共1502个县开展了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地方试点范围不断拓展,全国受益学生达3354万人。
山里娃体质提升,营养餐模式不断完善
营养补助让孩子们体质明显提升。三只羊小学校长蒙文武回忆,多年前,山里娃不仅个子小,而且不爱上体育课,集体活动时常有人晕倒。如今孩子们明显长高了,更壮实了,也更活泼好动了。
据湖南省湘西州疾控部门测评,湘西州花垣县6至16岁学生平均身高比2012年同龄学生平均增高2厘米多。营养状况提升的同时,学生成绩也有提高。当地抽样数据显示,今年农村小学六年级语数外成绩检测,综合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比2013年提高29.95%和41.3%。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之初,部分地区营养餐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一些学生食用营养餐出现疑似中毒现象,一些地方还出现学生营养补助被挤占或挪用等问题。
记者在桂、贵、湘等地了解到,近年来,各地不断改进营养餐制度,最大限度堵塞漏洞,一些供餐模式正明显规范化:
在湖南省湘西,当地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企业供应全州中小学食堂米、油等大宗物资;学校食堂供餐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包餐制,即全体学生统一伙食费标准,由学校食堂提供统一饭菜;二是自购制,即饭菜品种、数量由学生自由选购,学校食堂凭充值卡或饭菜票结算。
黔西县教育局营养办主任李国柱说,贵州采取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备、统一运送模式。教育部门设置“门槛条件”,要求配送食物价格必须低于当地乡镇市场价,然后由乡政府和乡中心学校与所有配送企业进行竞争性谈判,谈妥配送食物的周期,自行选择更优质的配送企业。
更多山里娃期盼“营养餐”
记者了解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全国各地试点范围各不相同,有的省区实现了全覆盖,有的省区却只覆盖部分县,一些没有享受到政策的山里娃对“营养餐”充满期盼。
记者在黔桂交界地带的广西南丹县八圩瑶族乡新城小学看到,由于没有营养补助,有的孩子中午只吃一个面包或一包“辣条”。当地村民充满期待地对记者说:“要是我们的孩子也能吃上营养餐该多好。”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一些偏远山区教学点,为了让孩子们吃上放心的“营养餐”,许多老师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许多教学点只有1名教师,既当老师,又当工友。”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中心学校校长吴守壮说。
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隆仲村弄石教学点有30多个孩子,苏晓静是教学点唯一的老师。每天上午10:40分放了学,苏晓静就在隔壁厨房淘米做饭。她对记者说:“只要孩子们能吃上放心的营养餐,再苦再累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