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康元水又投资60多万元(不含政府补贴的50万元),到农机部门购买了收割机、耕种机等各种农用机具24台,还雇请了10多名农机手,自备柴油(仅柴油一项,康元水本人每天就贴进6000多元。)为村民们免费收割、耕种,解决了村民们的粮食收种困难问题,并在该村率先实施土地流转。今年春季,特大干旱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确保灾年粮食不减产,康元水投资近3万多元,为村里购置了抗旱工具,并和村两委会一班人组织全村群众进行抗旱浇麦,在短短的五天时间内就将全村的1500多亩小麦浇了一遍。
为使60岁以上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每逢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康元水都组织人员慰问村里的孤寡老人、贫困户、军烈属、残疾人、老党员、老干部、教师270余人,给他们发放面粉、白糖、过节费等物资。贫困户姬玉凡、低保户娄富有、老党员杨三安、郭水莲等人患病住院,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医药费,康元水知道后直接拿着现金资助他们,共计14000元。
村里成立了朝川村文化大院,康元水个人出资15万元组建了朝川村曲剧团。如今剧团已具备一定规模,演职人员近50名,能演《丁朗认父》、《穆桂英下山》、《三子争父》等10多部戏曲,不仅丰富朝川村及周边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该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致富不忘乡邻,热心投入慈善事业
历年来,康元水始终以一个共产党人回报社会。自1986年先后多次给朝川村小学、张村小学、孙店中学定报刊,共投入5682.60元。1987年秋,向朝川村捐款1500元用于抗旱。1997年给小屯镇五中捐建校款3000元。1997年为小屯镇修范湾至朝川村乡级公路捐款10000元。2003年抗击非典时,以党员身份向民政部门捐价值15万元的医疗器械和大米、面粉支援非典。2005年为朝川村至小北线修路捐款80000元。2005年为朝川村小学捐款3000元修建院墙,以保障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2005年个人向中央组织部交纳党费2000元。2006年、2007年春节两次去小屯镇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并为每位老人买一件大衣、一床棉被,两次向民政所捐现金6000元。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了百年不遇的"512"大地震,震惊世界,也震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5月14日康元水召开全体村组党员干部会议,商议捐款事宜,捐款活动从5月15日开始,口号为"为汶川伸出爱之手,我们同是一条根"。在康元水的号召和带领下,朝川村5月15日捐款3493元,5月22日再次捐款1920元,上交特殊党费12730元,其中康元水个人上交特殊党费10200元。他本人所办的企业为灾区人民共计捐款26万元。2010年4月15日,康元水在青海省玉树7.1级强震发生后,再一次伸出援手,献上爱心,缴纳特殊党费10000元。
六、调整结构,建设万亩生态园,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朝川村境内原煤总储量近3亿吨,村内驻村企业有瑞平公司张村矿、汝州市乾元能化有限公司、汝州市蜈绍窝煤矿等一批大型企业,常年流动人口在万人以上。由于煤炭资源在近几十年的开采过程中,上部煤层基本枯竭,已造成该村耕地和区域面积98%以上塌陷。针对目前现状,康元水带领两委会成员通过走访领导、专家、科研单位,参考外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经验,摈弃了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理出了开发休闲旅游业和治理荒山、塌陷区的思路,做出了开发虎狼爬岭和矸石山决定,编制了建设万亩生态园的发展规划,并与市驻军部门合作建设“八一生态示范园林”,作为国防教育基地。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定把朝川村的土地和周边乡村的土地率先流转,集约经营,建立一个万亩生态园,彻底改变朝川村及周边群众的生态环境。
按照国家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在本村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对周边的黑龙庙、柏树吴、周庄、张村等部分荒山土地顺利进行流转,达到了万亩生态园规模。万亩生态园计划投资1亿元,1万亩分两年完成,其中荒山造林投资5500万元、水利设施投资1800万元,硬件设施投资2700万元。今年计划完成6200亩,目前已栽树近4万棵,占地3000余亩,其中70%种植核桃树,30%种植石榴、桃树、杏树、山楂树、樱桃树等。今年年底前计划种植花卉、育苗1500亩,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把朝川村建成国家级生态村。展望未来,三年后到了胜果期时,生态园为龙头将带动其它产业的大力发展:一是装果品的纸箱厂,到了胜果期时需要用大量的纸箱,自已办一个纸箱厂,保证了自己用箱的同时,又可以对外出售。二是利用生态园的水果资源,建立一个万吨的冷库,把鲜果储存起来,办一个葡萄酒厂和果汁饮料厂,对果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值。三是利用生态园的用材林和社会上木材资源,借用亚洲最大的纸浆行业信阳APP的先进制板技术,办一个胶合板加工厂,胶合板在社会上销量也是相当大,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四是万亩生态园建成后可直接带动服务行业和运输业的大力发展。2-3年内,年产效益1100万元以上,可解决本村劳动力250人。随着朝川宾馆、朝川会议中心、国防教育基地等配套设施的建成,朝川村将彻底告别“单一吃煤的历史”,实现由资源型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华丽转身。
经过近年的努力,朝川村从一个人均年收入3800元、名不见经传的小村,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25万元、人均年综合收入10217元的全市闻名的富裕村,先后荣获了省、市、镇授予的“河南省清洁家园先进村”、 “河南省五个好先进党支部”、“河南省民主法制先进村”“发展经济先进村”、“平安建设先进村”、“综合治理先进村”、“新农合筹资先进村”、“计划生育先进村”、“文明村街”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7年康元水家被平顶山市授予“文明农户”称号、2009年7月1日康元水本人被汝州市评为“先进党务工作者”。康元水带领全村建设新农村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平顶山日报》、《汝河之声》等中央、省、市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也得到了平顶山市委书记赵顷霖、汝州市市委书记李全胜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扬。
康元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记者 郭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