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康元水
——记河南省汝州市小屯镇朝川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康元水
(记者 郭世清)
朝川村地处汝州市“百里煤海”腹地,朝川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康元水带领群众开展新农村建设,建设万亩生态园,致富奔小康,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这位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已经成为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康元水,中共党员,现年52岁,平顶山市第九届人大代表,政协汝州市第一、第六届委员会委员。2006年7月担任朝川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11月又被
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
一、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确立村新农村建设目标
朝川村是河南省优质主焦煤基地,原煤总储量近3亿吨。全村共有486户、1587口人,总面积5.56平方公里。村内驻村企业有瑞平公司张村矿、河南鑫元实业有限公司、京宝煤业公司、汝州市乾元能化有限公司、小屯镇贾岭南煤矿、小屯镇孙店煤矿、汝州市蜈绍窝煤矿、汝州市朝阳煤矿等一批大型企业。村内常年流动人口在万人以上,拥有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受传统小农意识的束缚,大多数村民仍旧处于温饱状态,致使新农村建设长期停滞不前。
2006年7月,康元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对全村现状进行了认真剖析,认为朝川村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工商业大有潜力,村民们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又十分高涨,只要正确引导,一定可以改变村民的落后面貌。
为了改变村民的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小农意识的束缚,康书记带领大家积极学习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先后多次自己出资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致富能手180余人到临汝镇小山沟村、临颍县南街村参观,还远赴山东日照市、天津大邱庄、山西大寨、濮阳西辛庄村、新乡大刘庄、陕西延安、安塞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开阔视野。外地的发展经验和创业精神,使大家深受启发,尽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也更加强烈。通过学习,大家的思想政治觉悟明显提高,康元水书记又邀请党员干部、知名人士、经商能手,结合自身情况找差距,比不足,寻找阻碍我村经济发展的不足和原因,集思广益,最后确定了“以发展多种经营为基础,以工农并举村富民为主导,3年要使全村大变样”的经济发展思路。
二、建惠民桥,修致富路,全村的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经济发展思路确定了,从哪方面入手呢?康元水和村两委会研究后认为,必须尽快改善交通条件,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村南入口的朝川河上有一座年久失修的窄小危桥,经常发生堵车现象,不能过大车,不但影响经济发展,而且一旦上游水库泄洪就会危及群众的生命安全,他和村两委会决定重修扩宽这座桥。可要建造一座长50米,宽10米的桥梁,需要投资近百万元。为解决资金问题,康元水组织召开了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动员大会,一周时间就收到集资款11万元。
为争取早日动工建桥,康元水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光是到平顶山公路交通勘察设计院就跑了十几趟。仅一个多月时间,就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90多万元,其中康元水本人投资85万元,保证了桥梁修建工程的正常进行。如今,这座由平顶山市公路交通设计院设计,汝州市公路局修建的桥梁已建成通车。
以前,朝川村的道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村民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由于环境脏乱,出行不便,造成村中80%的空房、空院无人问津,村民们只能抱着“金碗”要饭吃。从2008年3月份开始,康元水把村里的道路建设作为全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要修路,同样面临的是资金短缺问题,康元水组织村委班子搞规划,定措施,自己出资修路。
为了把修路工作落到实处,康元水把组织协调能力强、思想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组成修路领导小组,把村部作为指挥中心。领导小组成员白天蹲在修路现场坐镇指挥,晚上汇集情况,研究解决问题,经常通宵地工作,很少过星期天和节假日。渴了,喝口白开水;饿了,啃包方便面。康元水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首先带头用挖掘机挖开了自家门口的路,他的行动,深深地感动了全体村民。在他的带领下,为了修路,大家也不惜拆掉自家垒好的院墙、门楼等建筑设施,顺利解决了修路过程中的拆迁问题。经过艰苦努力,朝川村的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截止2009年6月底,共投资1900多万元、修建了通往矿区、县道小北线总长8500多米的高标准水泥路、村东环路,又重新修建了一座环村路大桥及一座中桥。
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但方便了驻村企业,也使村民们的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增涨,前来经商、洽淡业务的人员络绎不绝,同时也带动了餐饮住宿业的发展,村里的空房、闲院也被附近的矿工租赁一空,租房这一项全村村民年收入就达100多万元。
为了保持街道、路面的干净,村里不但购置了洒水车,而且还成立了由10名村民组成的清扫队,有效地保证了街道、路面的清洁卫生。
三、协调建立警务室,加强治安巡防,确保一方平安
随着朝川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外来人员逐年增多,治安案件也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状况,康元水与镇派出所协商,在朝川村设立社会治安警务室,成立了由25人组成的治安巡防队,自己出资购买了6辆巡逻摩托车,1辆治安巡防专用车,并将自己家闲置的空房无偿提供给警务室使用。警务室成立后,实行昼夜不间断巡逻,做到了出警及时,处理各类刑事、治安案件100多起,有效地遏止了各类案件的发生,该村连续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村”;2009年被河南省评为“普法教育先进村”。
四、倾心为民,心系百姓,为群众排忧解难
为了尽快把村民们引导到致富道路上来,康元水出资邀请外地种、养殖专家到村里给村民们讲课,并拿出15万多元为群众无偿垫付致富启动资金。在拓宽街道工程中,他拿出22万多元对村民用电线路进行改造,架设路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夜间出行。看到村部的办公环境差,康元水又投资160多万元新建以村两委会办公大楼为主体、朝川村宾馆、超市、中心舞台为辅的建筑群,目前该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
康元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记者 郭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