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是许多男孩子儿时的乐趣,但是能玩出名堂来的并不多,刘志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志钧,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设计师,先后被授予郑州市劳动模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市级传承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等荣誉称号。2018年12月,刘志钧被省总工会、省人社厅联合评为“中原大工匠”。
如今,有着诸多荣誉和头衔的刘志钧对于钧瓷技艺仍保留着敬畏的态度,他说“我仍在爬山,仍在探索”。
打开陶瓷艺术的大门
孩童时的刘志钧第一次到神垕瓷区,是因为其父设计的药瓶在神垕生产。父亲与他人谈工作时,刘志钧就在一旁玩泥巴,在神垕瓷厂的展厅里,他第一次感受到钧瓷的魅力。
年轻的刘志钧最早想当个画家,考入湖北美院后,他发现搞设计很有趣、新鲜,便由国画专业转入工业造型设计专业。
30多年来,刘志钧先后师从张守智教授学习陶瓷艺术设计,师从杨自鹏、杨文宪等老师学习陶瓷设计以及热工工艺,师从“钧瓷泰斗”晋佩章学习钧瓷配釉以及烧造工艺,老师们的启蒙与教诲给了他很高的起点。
吸收丰富的传统陶瓷技艺之后,刘志钧渴望以全新的角度和形式表现钧瓷艺术。他的速写本一直不离身,有灵感时便把脑海中的形象画出来,遇到好的造型便思考如何和钧瓷工艺结合创作,这些年下来,总共累积30余本创作素材,每本都有百余个的器皿手绘速写图。
他的第一件钧瓷作品《腐》,就有跟“不变革、不创新、腐朽到顶,将走入腐朽之路”的钧瓷“较真”的特殊意义,即使是在20年后的今天看来,这件作品仍然充满新意。
“志钧盏”的传承与创新
几年前,张守智先生曾对刘志钧说:“能把盏做出花来,在中国陶瓷界也是凤毛麟角的。”此后,刘志钧便开始留心盏的工艺。2015年伊始,他着手“志钧盏”的设计与创作。
“志钧盏”打样的过程历时半年有余,在瓷区多数时间,刘志钧闭门谢客,在工坊与窑室间。为了解决工艺上的问题,他会连着拜访几个窑口的师傅。
他坚持既要保持传统手工工艺,又要严控品质、有所创新。模具成型不能体现“志钧盏”的灵动线条,他就采用传统手拉坯。行内人都知道,手工拉坯做瓷器三分拉制七分修,而刘志钧则是将重点放在了拉坯上。他说:“神垕的老师傅们拉坯制碗后,形制规整,只需修出碗的底足即可,这种高超的技艺现在已经逐渐流失了,我有义务将它保存下来。”
此外,他在形状、纹理和釉色方面尝试30余种不同的工艺和手法。
“志钧盏”的精品率平均不足10%,他将精品之下的“志钧盏”都列为不合格,而合格的都是打碎处理。
刘志钧说,“志钧盏”的灵感来源于古典名器“罗汉碗”“鸡心碗”,在造型上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风格,在工艺方面精益求精。
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刘志钧认为,陶瓷艺术是陶瓷科学与陶瓷艺术的完美结合。科学,即对陶瓷科学的把握、运用和深度研究,钧瓷的烧制不仅遵循一般陶瓷制作的规律,也存在一些特殊的技巧。艺术,即从生活上善于发现和捕捉美,从中体会美的形式,同时搜集各类素材,丰富表现形式,催生新的创作灵感。
因此,他带领徒弟一边潜心学习工艺美术创造设计,一边努力学习化学、材料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充分应用到工业设计、加工过程中。
在陶瓷矿物材料应用中,有个技术“铁律”是“传统钧红釉不可能结晶”,但刘志钧发现偶有成品的釉面存在结晶结构。因此,他从相关钧釉配方中对比筛选了19种,通过57次烧成制度调试,终于在3种配方中发现明显的铜结晶结构。之后,他对这3个配方展开对比试验和调配,历时5年,终于研制出艺术釉“金花多彩釉”,这在我国陶瓷界属于独有,也丰富了钧釉窑变釉彩的表现形式。记者 李爱琴 李京儒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