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欧洲战场东线庞大的苏联军队已经抵达柏林和布拉格外围,西线英美盟军跨过莱茵河天险,一路打到了易北河。此时就是连毫无军事知识的妇孺都明白纳粹德国的末日已经为期不远。但德军依然在苏联军队进攻柏林时进行了拼死抵抗,柏林战役结束时德军伤亡人数高达25万,繁华的柏林市区也彻彻底底的变成了一片废墟。那么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德军为何还要进行这种毫无意义的抵抗呢?这岂不是白白付出了无谓的代价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历史学者将这种毫无意义的吞噬无辜生命的抵抗视为是希特勒妄想症的象征,因为希特勒在战争最后时期仍然无法认清形势,幻想还能赢得战争。这种看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希特勒信奉“要么胜利,要么灭亡”的极端人生信条,他很可能是想在柏林与苏联军队决一死战。但是我们必须了解的是,死守柏林不是希特勒一个人的主意,当时纳粹国防军的军事精英们对战局看的相当透彻,他们也坚决主张守卫柏林,而他们的理由才是最主要的。 柏林战役之前德军一位将领曾经十分讽刺的评价防卫柏林的任务,他说:“我们只要坚持到联军从西面打过来,我们的历史使命就算完成了。”所以真正的原因便是纳粹德国当局出于与苏联在意识形态上的敌视和差异,希望柏林落在英美的手里,这样就能尽可能的保障德国在战后的利益。当然这一决定并不是仅仅是考虑到意识形态的问题,俄国在战前漫长的历史上与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很多隔阂,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主要强国普鲁士,历史上包括德国在内的很多西方国家并不认同并接纳俄国,在这一时刻他们并不能忘记历史上的恩怨。 但是德军统帅部的期望落空了,英美联军与柏林之间的距离过远,同时进攻柏林的苏军实力远远超过守城的德军部队,结果英美联军赶到,苏联军队迅速的攻占了整合柏林。但是战后柏林却被盟军分区占领,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即使当初德军统帅部暂时达到了他们的目标,但是战后复杂的国际形势也很难让这个目标最终实现,1949年英美坚持让德国分裂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在战争末期十分混乱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计划,显然不确定性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