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胤祀是谁,想来大家都不陌生。也许是因为康熙朝晚期,皇位之争实在厉害,演变成大家说说的“九龙夺嫡”之争,因此这一段历史在现代许多历史剧中都曾出现。诸如《雍正王朝》、《步步惊心》、《宫锁心玉》等等。 胤祀是康熙帝玄烨的第八个儿子,如果算上夭折的皇子,排名第十六位。《清皇室四谱?皇子》记:“胤禩康熙二十年辛酉二月初十日未时生,康熙帝之第八子,其母良妃卫氏,满洲正黄旗人、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史料记载,皇八子从小就受到康熙皇帝的宠爱,十七岁的时候就授封贝勒之职,是当时册封的皇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后来更是对他予以重用。 胤祀生性宽和友善,与众位大臣交好,在众大臣之中有“贤王”的美誉。康熙帝一废太子之后,众人都看见了继位的希望,纷纷运作。当时皇八子胤祀的呼声是最高的,很多朝臣和宗室亲王,都表示了对皇八子的支持。许多人甚至在朝堂上上奏,请立皇八子为太子。 有这么多大臣支持,胤祀以为太子之位定是属于自己的,但是谁知道不仅没有达成自己的心愿,甚至还惹来了康熙皇帝的厌恶。尽管直到康熙皇帝去世,他都一直在为皇位努力,但是最后皇位的继承人既不是他也不是他一直以为的皇十四子胤禵,而是皇四子胤禛。
说到这儿,又引出一桩公案,历史上有传康熙帝实际上在传位诏书上写的是皇十四子胤禵,但是后来这个十被胤禛改成了“于”,也就是还说胤禛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不过这种说法,实际上存在很大的缺陷。 大清朝是由满足治理江山,但是因为关内始终是汉族人居多,为了巩固统治,一直强调满汉一家亲。入关之后,大清就已经渐渐的汉化。康熙皇帝的传位诏书,按照惯例是满汉两种语言都有,如果说汉字可以矫正,那么满语又该如何矫正呢?所以这种说法,还真就只是传说,可信性不高。 现在来到问题的关键时期,早年受康熙宠爱的胤禛,为什么最后不仅没有继承皇位,而且还惹来了康熙皇帝的厌恶呢? 这个事情的关键,小编认为是他太“着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康熙皇帝当时虽然废掉了皇太子胤礽,但是实际上对他还存有希望。 胤礽是康熙帝最宠爱的皇子,在他的母亲去世之后,就被康熙皇帝带在身边教导。自幼受封太子之位的胤礽,寄托了康熙皇帝许多的希望。虽然在康熙四十七年,胤礽因为对自己兄弟的死漠不关心,让康熙帝对其冷心冷情寒了心,但是始终他还是康熙帝最爱的儿子。康熙帝根本就没有重立太子的心思,但是胤祀一党却迫不及待的跑出来,上奏重立太子。这一切看在康熙眼里,自然是十分厌恶的。 另外小编认为,康熙帝应该有多数老年人都存在的心思,那就是不服输。虽然年龄摆在那儿了,但是却仍然不承认自己已经力不从心。年迈的狮子是最敏感的,任何的风吹草动在他们眼里都会演变出千种万种的故事。更何况胤祀的一番动作那么明显,自然会让康熙想很多,认为胤祀期待自己去世,而他继承皇位了。所以后来康熙帝才会多次斥责胤祀,乃至于揭露胤祀的伤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