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热门关键词:  岳国庆  鹿邑
城市: 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济源

从朱载堉看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

来源:河南经济报周末版 作者:唐睿琳 人气: 发布时间:2017-11-27
摘要:唐睿琳 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学 提起钢琴,国人对这种国外引进的乐器之王推崇备至,甚至家长们将钢琴作为自己孩子课外培训班的必选之一。钢琴是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在我们追捧这种国外乐器钢琴的同时,如果说,最早发明十二平均律的是一个中国人,您相信
        唐睿琳
        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学
          提起钢琴,国人对这种国外引进的乐器之王推崇备至,甚至家长们将钢琴作为自己孩子课外培训班的必选之一。钢琴是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在我们追捧这种国外乐器钢琴的同时,如果说,最早发明“十二平均律”的是一个中国人,您相信吗?事实的确如此,朱载堉是世界上第一位创立“十二平均律”数理和音准的科学家。如果说没有朱载堉,钢琴的发明可能会推迟近百年。
        朱载堉(1536-1611年),字伯勤,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祖籍安徽省凤阳县,生于明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系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
        朱载堉是明代杰出的乐律学家、音乐理论家、乐器制造家、舞学家,又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历法学家,在美术、哲学、文学方面也有惊世的建树。他是钢琴理论的鼻祖,被西方赞誉为“东方百科艺术全书式的人物”。朱载堉的成就震撼世界,载誉古今,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他和郭沫若一起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在中华世纪坛面向世界推出的40位(古代25位,近现代15位)“中华文化名人”中,入选的古代音乐家仅朱载堉一人。
          西方最早提出十二平均律的是法国梅森。朱载堉提出是1584年,梅森提出是1638年。整整晚了半个多世纪。
        墙内开花墙外香,一边是欧洲人在赞叹并实践朱载堉的伟大发明,而在朱载堉的故乡中国,他的创造被束之高阁。在沉睡了四百多年之后,尽管朱载堉被重新认识和研究,但他仍然躺在学者的书房里。不信,我们可以翻开任何一本历史教科书,无论是小学的或是中学的,很容易看到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徐霞客的成就,而却难发现朱载堉的名字。正如李约瑟博士所说:“这真是不可思议的讽刺”(《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第一分册)。
 
         旧中国的文化断代
         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大清国的前绩不宣,体现的是封建王朝的专制思想和对文化传承的严重制约,文化断代让五千年文明古国大量文化瑰宝被历史埋葬。
         朱载堉对古代文化的最大贡献是他创建了十二平均律。这是音乐学和音乐物理学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围绕着十二平均律的创建,朱载堉成功地登上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例如,为了解决十二平均律的计算问题,他讨论了等比数列,找到了计算等比数列的方法,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求解十二平均律。为了解决繁重的数学运算,他最早运用珠算进行开方运算,并提出了一套珠算开方口诀,这是富有创见之举。他还解决了不同进位小数的换算方法,作出了有关计算法则的总结。在数学史上,这些都是很引人注目的成就。
         朱载堉在天文历法方面也开拓了新的领域:他认为当时的历法计算每年的长度不是十分精确,经过他的仔细观测和计算,求出了计算回归年长度值的公式。在1986年,专家们用现代高科技的测量手段对朱载堉关于1554年和1581年这两年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发现,朱载堉计算的1554年的长度值与我们今天计算的仅差17秒钟,1581年差21秒钟。这不能不令世人震惊,就连欧美的专家学者都啧啧称奇。
        似乎自己的宝贝太多,或许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太深厚了,朱载堉的惊世发明,300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荡起些许涟漪。
         这是封建中国时期的悲哀还是朱载堉的悲哀?
        一个强烈的反差是,当朱载堉在中国大地上被冷落、排斥的时候,西方人却把他的发现当作了宝贝。朱载堉的成果传到欧洲,即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专家认为,欧洲的十二平均律是由于受到朱载堉的音律理论的启示而完成的。
          在笔者进行的一项调查问卷中,发出100份,有效收回100份,对朱载堉和十二平均律知晓率不足10%。
 
         新中国的文化传承
        而正是进入新中国的时候,朱载堉才被逐渐认知和传承。而这种传承,在封建社会,是不可想象的,清朝的执政者是绝对不会去宣扬一个明朝王子的丰功伟绩,这是社会体制造就的,而正是这种社会体制,让文化传承出现断代,直到新中国成立,这种文化传承的断代才被终止。毛主席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文化复兴,让文明传承。
         朱载堉曾经影响和改变了昨天的世界。400多年前朱载堉有关音乐十二平均律的发明,被西方人称之为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正是朱载堉的发明使欧州人建立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音乐殿堂,并给今天的世界留下浩若繁星的音乐珍宝。
       “在大力打造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律圣’朱载堉‘国外热、国内冷’的局面必须改变!”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在河南省引发巨大反响,其中明确指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要求河南省要大力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朱载堉作为我国晚明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虽然在世界上被誉为“东方文艺复兴式人物”,但几百年来,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和应享有的历史地位始终没有得到发扬光大。朱载堉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是当地历史文化、民风、民情、民俗的真实反映,是最具地域性、原创性的特色文化。文化部门决策者已经开始借助建设中原经济区和文化强国新战略的政策支持,到基层去了解情况,从地域历史文化中找亮点,组织各方力量深入挖掘并利用好“朱载堉”这一文化品牌,制定措施,进行合理的商业运作和包装,给中原文化增光添彩。
 
       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十九大的闭幕,将中国带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发出“坚定文化自信”的号召。 “文化自信”被正式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
         进入新时代,我们在践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宣传传统的中国文化,抵御西方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抨击和诬蔑,要有底气,有自信的去宣传、学习传统文化,要发扬光大中华文化瑰宝。以朱载堉为例,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资格大张旗鼓的予以挖掘宣传。我们应该做好文化传承,将伟大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生产中,提升软实力,增强硬实力。笔者建议:
         一、政府层面引导好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在教科书、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宣传我们的历史文化,寓教于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鼓励弘扬中华文化的民间组织和机构加快发展,形成人人学、家家会的氛围和环境。
        三、注重从娃娃抓起,让中华英雄、历史名人、四大名著成为孩童的学习对象,而不是钢铁侠、蜘蛛侠、奥特曼、变形金刚等外国虚拟人物,营造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氛围。
       (作者系焦作市第十一中学高三班学生 唐睿琳)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07044号  

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65727226丨监督热线:0371-67260396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