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热门关键词:  岳国庆  鹿邑
城市: 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济源

七旬夫妇深山养蜂50载 夫唱妇随与世隔绝家园似仙境

来源:大河网 作者:吉小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5-12
摘要:过惯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的老人 老人正在查看蜂箱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吉小平文图 阅读提示|刘金怀和程贵娥夫妇,居住在栾川县庙子镇龙潭村的深山中,他们都已年过七旬,现在只剩下老两口相守居住在这里。50多年来,他们夫唱妇随,以山林为伴、与溪水为伍

  过惯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的老人

  老人正在查看蜂箱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吉小平文图

  阅读提示|刘金怀和程贵娥夫妇,居住在栾川县庙子镇龙潭村的深山中,他们都已年过七旬,现在只剩下老两口相守居住在这里。50多年来,他们夫唱妇随,以山林为伴、与溪水为伍、靠养蜂为生,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令人羡慕!

  与世隔绝,家园似仙境

  5月3日,记者在从栾川县龙潭村村委到两位老人深山中住处的途中,手机已没有信号。陪同记者前往这里的驻村工作队成员魏新乐说,两位老人和外界一直没有通讯联系,但工作队每周都会去看望一次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前往老人住处的道路,只能车辆单向通过。

  随着车辆往山上攀爬,道路边的麦田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绿意葱葱的树林。魏新乐介绍,由于山上粮食产量很低,现在农民已经改种经济树种,譬如板栗、核桃和山茱萸等。

  道路旁蜿蜒的小溪,将我们的车辆引到两位老人的家门口。他们的房子坐落在山坳怀抱的平坦处,共有大房三间。其中一间的旁边,排列着一排蜂箱。

  前来迎接我们的,是老先生刘金怀。他虽然已经76岁的高龄,但黝黑布满皱纹的脸膛神气十足。他将我们让进屋内,热情地拉着大家坐在床头。他的屋内,陈设简单但干净整齐。刘老先生说,他的老婆恰巧到山上查看蜂箱去了,我们提出让老先生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山里的蜂箱。

  在上山的路上,老人指着一旁的树林说,现在他和老伴种有一二百棵板栗树、100多棵核桃树,还有100多棵山茱萸。在山坡的平地上,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中隐藏着一座残垣断壁。老先生说,这个住宅是他们十几年前的住所,在20年前,他和老伴特意在房子旁边种植了竹子,为的是抵挡山风。他回忆说,当时在这个居住地还有其他两户人家,但现在这个山坳里,只有他们夫妇二人了,另外几家的老人都已经过世了。

  养蜂种树生活自给自足

  继续往山上走,老人说他们除了放蜂和种树外,还会种玉米和谷子。

  一旁的魏新乐说,每年农历八月份,是老人家最忙的时间,这里有“好年景不如赖八月”的谚语。

  “每到八月份,女儿会来山里帮我们收板栗、核桃和山茱萸,当然还有少量种植的农作物。”刘金怀老人说。由于他的儿子在山里也种有树,所以儿子没有精力去帮助老两口秋收。刘金怀老人还说,在收完这些果子和农作物后,他们就要为收获蜂蜜做准备了。

  刘金怀的老伴程贵娥每天查看的蜂箱就在半山腰,我们行走在松滑的山坡上,如果没有老人每日往返照料蜂箱,这里是不会形成这样一条浅浅的路。在往上行走时,我们不自觉地用手抓紧旁边的蒿草,以防从近乎笔直的斜坡上滑落。

  山坡上,安放着一只蜂箱,木质的箱子用树皮盖着,是为了防雨;而箱子前面的木板上,留有两个小孔,只见小蜜蜂从这里进进出出。

  程贵娥老人说,由于今年春天天气较冷,蜜蜂数量比往年少,也没有蜂王过来,因此,这个蜂箱现在基本是空的。

  两位老人养的蜂,完全是靠自然界的蜜蜂飞过来筑巢居住。他们的蜂,是俗话中说的土蜂,而其他蜂农现在养殖的都是洋蜂。程贵娥老人说,他们还有几个这样的蜂箱,分布在山里各处,加上家门口的蜂箱,他们今年共有10多箱蜜蜂,以往最多时能有20多箱蜜蜂。

  除了来山上照料蜂箱外,老人也会顺便在山里采摘一些野菜。记者看到,程贵娥的手里,拿着一把刚采摘的野生小蒜。

  坚守自然酿最原生态蜂蜜

  在返回两位老人住处的路上,刘金怀老先生讲到他从十几岁就开始养蜂,现在已养了60多年。他和老伴一生都待在这座大山里,这里就是他们一生的家园,勤勤恳恳的老两口,把这里的山路打扫得干干净净。

  程贵娥给我们讲起了蜜蜂,她说每箱蜜蜂都会有一个蜂王,它是这箱蜂的首领,有时一箱中的蜜蜂繁殖太多了,会再出现一个蜂王,这时,蜂箱里的蜜蜂就要分家,形成两窝,她会把蜜蜂分到两个蜂箱里。

  程贵娥老人给我们讲各种各样的蜂王,她根据蜜蜂的颜色给这些蜂王取了各种有趣名字,寿命最长的是红王子,这是一种红色蜜蜂;绿王子有绿色身体和红色的腿,它能生活5年左右;而黑王子只能生活2至3年。她说,蜂王一旦去世,蜜蜂们就会散掉,投奔其他新的蜂王。

  程贵娥老人说,他们的土蜂非常怕养殖的洋蜂,因此,那些洋蜂一旦飞进蜂箱,就会咬死土蜂,并且把蜂房中的蜂蜜抢走。

  我们来到老人房子旁边的蜂箱,由于这些箱子里的蜜蜂数量很多,程贵娥老人戴上了防蜂的纱帽,其实这种帽子就是在草帽的周边挂上一圈纱布。

  刘金怀老人说,他最严重的一次是被蜜蜂蛰到脖子,导致头部不能扭动。他打开蜂箱后,只见里面倒挂着一只乳白色蜂巢,上面布满了圆滚滚的小蜜蜂,据说蜂王都在蜂巢的最深处,不容易看到。

  淳朴天性与自然融为一体

  看完蜂箱,老人拉着我们品尝自产的蜂蜜。老人说,一般他们每年能收到七八十斤蜂蜜,最多时也只有100斤左右。

  刘金怀老人拿出了去年剩余的蜂蜜,这是一种奶黄色的浓稠膏体,里面还夹杂着褐色的蜂巢。老人说他的蜂蜜是粗蜜,里面含有蜂蜡、蜂胶和花粉等营养物质,正是由于蜂蜡的存在,使得这种土蜂蜜有了药效。他还说,这种蜂蜜可以治疗小孩的咳嗽和积食。

  盛情之下,记者挖了一块蜂蜜品尝。土蜂蜜在入口时有种巧克力般的丝滑,而咀嚼后有嚼蜡的感觉,但蜂蜜在口中甜而不腻,伴有一种水果的香味。嚼到最后,蜂巢不太容易下咽,会有残留的渣渣。

  刘金怀老人讲,街头卖的蜂蜜非常清澈,而他们的蜂蜜几乎是不流动的固体。老人告诉记者,他的蜂巢第一年是不会收割蜂蜜的,因此蜜太少,蜂儿自己还不太够吃,有时他们还会熬些白糖喂给蜜蜂吃。只能到第二年以后,他们才去蜂箱里收割蜂蜜。现在的洋蜂养殖者为了提高蜂蜜产量,会大量给蜜蜂喂食熬制的白糖,导致产出的蜜没有任何药效。据老人介绍,他们的蜂蜜卖70元一斤,而那些洋蜂蜜价格在60元左右一斤。

  在老人家,我们还看到了他们用自产的竹子编的精致竹篮和笸箩。虽然两位老人工作一丝不苟,一年下来也换不到太多收入,但是,山里人依然坚守着淳朴天性,尊重着万物的自然规律进行生产劳作。现在,老人的孩子们早已搬到山下的镇子里居住,而这个山坳中仅剩下这对老夫妇。50多年来,他们过惯了这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已经与这里的山水和生物融为一体,离不开它们!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07044号  技术支持:摩天设计

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65727226丨监督热线:0371-67260396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