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里,记者第二次对黎远康进行采访。记者邵可强摄影
2009年年底,黎远康终于见到了分别半个多世纪的妈妈。记者张鸿飞摄影 □记者 邵可强 核心提示丨“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中哈两国友好的理念不会改变。两国要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信念。”6月7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时的一番话,让洛阳退休工人黎远康很有感触。因为和他分别55年再重逢的母亲,目前定居在哈萨克斯坦,他觉得两国在上述“三好”之上又多了一份亲情和思念。 11日上午,大河报记者在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再次见到了黎远康,他用自己的经历,憧憬着“一带一路”战略结出的丰硕成果。 回顾 分别半个多世纪,母子终于团聚 黎远康今年69岁,是洛阳矿山机械厂的退休职工。上世纪40年代末,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在新疆工作时,认识了在当地医院当护士的苏联姑娘瓦莲金娜。两人擦出爱情火花,并结为连理。后来,瓦莲金娜生下一儿一女,女儿叫黎远礼(黎远康姐姐),儿子叫黎远康。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和妻子响应国家号召,带儿女到了东北。1955年,瓦莲金娜因故带着女儿回了国,从此杳无音信。黎远康成年后一直在寻找母亲和姐姐。2009年年底,他通过央视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联办的一档寻亲节目,得到了母亲的信息,母子最终得以团聚。这一年,黎远康61岁,妈妈瓦莲金娜80岁。 黎远康当时受访时说,演播厅和等候室只有50米的距离,他和妈妈却“走了”50多年。他们母子离别半个多世纪再团圆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感动 黎远康说:“当家事变成了国事,我流泪了” “我们还在老地方见面吧!”电话中,黎远康和大河报记者约见的采访地点,依然是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和2015年第一次采访时一样,“因为说幸福的事儿,要选个环境安静的地方”。 退休这几年,黎远康的生活并不平静,这要从4年前说起。当时,退休后的黎远康和同事于2013年8月6日到达广西北海,被正菱集团聘请去工作。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曾讲起黎远康母子半个世纪后相聚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广西传播开来,黎远康成了“名人”。特别是2014年11月18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宣传部、北海市委宣传部策划、筹拍的专题片《寻梦之旅》开机,摄制组和黎远康一行,远赴哈萨克斯坦,再转道莫斯科,循着黎远康幼年成长的足迹,又从长春到满洲里、洛阳,再到北海,12月18日,纪录片正式杀青。去年4月12日,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了这部纪录片。 黎远康说:“有国才有家,我们的家事变成了国事,我流泪了,两国人民将来肯定会进一步的沟通,两国的传统友谊可以传承下去。” 心声 “国家经济强大了,人民才可以圆梦” 黎远康说,他刚从俄罗斯回来,在那里他看望了自己高中的俄语、物理老师等,因为这些人都是当年帮他母子团圆的“大恩人”。 除此之外,闲暇之余,黎远康最关心的国家大事莫过于“一带一路”建设,因为他和母亲都“系”在上面。 黎远康的母亲瓦莲金娜,今年已经88岁,和黎远康重逢后,曾两次来到洛阳,如今定居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母亲和姐姐都爱喝红茶,2010年、2014年相见时给她们买了不少,此外还有生活用品等。”黎远康说,2013年9月7日,他听了习近平主席讲他和母亲的故事,很温暖、很感动,也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关注“一带一路”这个新名词。 人生经历了这么多,黎远康感慨地说,他的寻亲故事已圆满结束,一场母子别离的悲剧,变成了时隔55年后母子重逢的喜剧。他认为,这不仅得益于媒体和亲朋好友、国外友好人士的大力相助,更是因为咱们的经济发展了,国家强大了,因为在各方面生活都稳定了,他的寻亲梦才实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