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热门关键词:  岳国庆  鹿邑
城市: 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济源

杜海远:热心公益 反哺家乡

来源:河南经济报周末版 作者:杜美丽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06
摘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字里行间透着游子浓浓的乡情与人生感慨。 杜海远,1966年出生,杞县柿园乡人。广东省河南杞县商会执行会长。时光飞逝,如今小有成就的杜海远对乡思乡情丝毫不弱,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字里行间透着游子浓浓的乡情与人生感慨。 
       杜海远,1966年出生,杞县柿园乡人。广东省河南杞县商会执行会长。时光飞逝,如今小有成就的杜海远对乡思乡情丝毫不弱,经常思考如何改变家乡的面貌,带领群众致富。他时刻关注家乡变化,在他的带领下,在外打拼的游子们每年都会给家乡贫困户、敬老院、基金会、村民修路捐款,反哺家乡。杜海远说,“目前,我们商会计划投入100多万元,把杞县柿园乡杜庄村的三条主干路修建一下,计划9月份开工。三年内,我们还将规划建成柿园乡一个休闲娱乐的森林公园,并把其塑造成全县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板。”                    
       艰苦创业
       杜海远,从小经历了父母靠体力从土地上劳作养活自己姊妹四个的艰难岁月。为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更是为了摆脱贫穷,1998年,31岁的他带着妻子和女儿到广东省东莞市长平镇开始了“淘金”生涯。初次走出家门,人生地不熟,原以为到处可以淘金的地方,却让他不知何处立足。他安顿好妻子和女儿,能吃苦的他开始了以卖馒头为生,开启了创业生涯。
       “那时,真是很苦,好多天来,我们一家全靠馒头充饥,有时还会被当地长期摊位排挤,那时难得真想回来!但一想到老家父母一辈子的辛酸和贫穷,我们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杜海远沉重地说。后来听说高步镇那里老乡多,他带着妻子和孩子又到了那里,用所有的积蓄开了一个“兄弟饭店”。只要是老乡来吃饭,都是打折或者免单,出门在外,听到乡音真的是跟见到了家人一样。这样长久以来,老乡也多了起来,生意也有了起色,他的心在这陌生的城市也扎了根,后来,他又开了“私房菜”餐馆,逐步扩大了朋友圈,有事也多了些帮衬。事业的真正转折点,还是从废品开始,让他捞到了“第一桶金”,那时雇了几个人,每天虽灰头土脸的,但累并快乐着,在老乡的帮衬下,他们在异地他乡才深深扎下了根。
        不忘家乡
       “咱们都是穷孩子出身,如今不能忘本,不能忘养育我们的家乡!”这是杜海远在外和老乡常说的一句话。
       在外常年打拼多年,并都相继开起了公司和捞到金的老乡们,时常要到杜海远家聚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思乡情怀也日益剧增,更深知家乡发展依然落后,特别是想到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更需要社会的帮助。2017年阴历正月初六,春节刚过,在杜海远的倡议下,他们相继义捐12万元,分别向杞县高阳镇、五里河乡、阳堌镇、柿园乡各捐3万元,用于敬老院修危墙、装修室内、购买床铺等。6月22日,记者在柿园乡民政所所长王永亮的带领下来到乡敬老院。老人悠闲地在房间里看电视或休息,一排排房子全部换上了新装,室内由泥土地变成了崭新的地板砖,卫生间也安装上崭新的冲水式坐便器,环境也美化了起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7年,当杜海远得知柿园乡常寨、万寨等几个村贫困户较多时,又自己掏腰包分别捐出3万元。2018年阴历11月,正在忙碌的杜海远,突然接到家乡农办主任张传胜的电话:“杜总,咱老家我负责的前屯村有几户贫困户比较困难,想买点东西去慰问下,你看能赞助下不?”挂下电话,不到一分钟,他从自己的银行卡立即转去了2000元。今年5月,杜海远得知家乡留守儿童困难户和贫困大学生日益增多,便召集全体商会会员协商倡议这项义捐活动,不久后达成协议,便把20万专款打在了杞县基金会账户,随时为需要救助的贫困孩子保驾护航。
        以商会友
        家乡的发展,除了经济救助,更主要的还是如何带领群众致富。这是杜海远常常冥思苦想的问题。在老乡的相互沟通和探讨下,他们一致建议,让杜海远牵头,在广东省成立河南杞县商会。
        说干就干,杜海远便开始了长达10个月的走访和考察。并起草方案递交相关部门,一次又一次的东西南北奔波协调后,得到了家乡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2018年5月26日,广东省杞县商会在相关领导和众人的见证下正式挂牌成立,杜海远被推选为执行会长。商会宗旨就是团结互助,回报家乡;杞县人在广东省有困难,找商会,商会将全力以赴。
       商会成立不久,2018年5月16日,杜海远突然接到杞县商会的老朋友“让爱回家”慈善爱心会打来的求助电话:“黑木村有个村民要寻找在广州失踪15年的弟弟,对那里人生地不熟,又怕被骗。你看你们能否协助下?”杜海远挂断电话,立即联系商会秘书处秘书长罗书同和副秘书长李武剑前去对接。并全程解决了薛某家属的吃、住和车票等费用。在商会工作人员的全力帮助下,不久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平镇的一座桥下找到了衣衫褴褛、靠乞讨或路人救济为生多年的薛某。
        据了解,柿园乡杜庄村,三条主干道一直坑坑洼洼,每逢下雨天,路面积水半米深,给农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2017年,杜海远出资拉了600多车土虽已填平,但时隔两年,又造成了水土流失,出行艰难。杜海远得知情况后,便决定要给村民修三条水泥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今年3月,杜海远的父亲去世后,对他打击很大。他在有生之年,未能陪伴父亲,临终前也因远在外地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一直深深自责。“如今,我的子女也都已长大成人,政府对返乡创业又大力支持,我们在外一直打拼漂泊的游子,确实也很想为家乡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让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以后我会把一年的7个月放在家乡,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带领群众致富,然后再用5个月的时间放在广东那边的工作上。以此来弥补我对父母和家乡的亏欠吧。”杜海远说。这也是他对自己、对父母、对家乡的承诺。
(杜美丽)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07044号  技术支持:摩天设计

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65727226丨监督热线:0371-67260396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