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苍洱之美世人皆知,故乡大理的确是个“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旅游胜地。外来客小住十天半月也只能看个大普气。 人们爱用“风花雪月”四个字来概括大理之美。一些盲目的游客在匆匆走完“洱海一日游”日程,或一头扎进所谓双廊“古村”,看到的只是大理美景的一点皮毛而已。 喜洲海舌平时是难遇大理风花雪月景致的,但她却是个三面临海,八面迎风,移步换景,四季不同,令人陶醉的好去处。
只有那些有慢性子、会休闲的人,起得早、爱黄昏的游子才有机会邂逅这美人。 海舌在洱海西岸的喜洲镇金河村旁边,苍山万花溪在这里入海。形成三面临水的长形沙洲,地方史籍记称为“青莎洲”,我想,喜洲恐怕就是因洲而喜,以洲得名吧。洲长3里,从南到北,由宽渐窄深人洱海形如舌,故名。海舌沿岸柳树成荫,白沙柔软,海水、蓝天、白云、水鸟、在这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站在海舌越过洱海水面可以看到苍山之麓大片的村舍。
2017年3月1日是喜洲大本曲民间艺人董学非女儿新房落成后“奠土龙安”仪式的最后一天。大理市苍洱白音会理事长赵忠邀我参加该会部分骨干艺人前往艺友女儿家举办堂会。热闹非凡,别有风味的民俗演唱一直到午夜才收场。
(左起立者大理市苍洱白音会理事长赵忠、董学非的亲家母、著名大本曲艺人黑明星搭档赵全乐、白音会艺人董学非,右前戴墨镜为著名大本曲艺人段要才) 白音会的同仁先后驾车离去,我就留住主人家。这里离喜洲海舌仅仅2公里,我来过海舌三次,最近的一回也有3、4个年头了。 盛情的主人第二天一早就守着我出门吃早点。看看太阳马上就要出来了,只能回来再说。董学非的女婿阿昌用摩托载我前往海舌拍晨曦中的美景…… 我是第一回在沙村留宿,在去海舌的路上才知道,走完沙村漫长曲折的街巷已经离海舌只有迟尺之遥。没到海边,太阳就冒出来了。赶紧叫阿昌靠边停,抓了一张。
到了金龟寺村岔路口,让阿昌先回家,我一路走一路拍。如此的太阳在平原或大海边只算小巫,在云贵高原已经是难得了。
景区大门口停车场水边,一位白族“金花”正在打捞水面垃圾。
赶早卖小吃的大姐骑着三轮朝海舌方向赶。
朝阳照着海面,水草头有棵“泡澡”的独树冒着俩枝。像是潜艇的天线。还没到景区门口,朝东有条土路通向水边,沿岸湿地周边都是柳树,大概是不怕水泡的那种。朝阳在树身上涂抹金黄,煞是好看
鸟儿在丛林里亮嗓,间或有一只白鹭或群雁飞过,只是我负载相机包、脚架没来得及抓到。
水面上,上百只野鸭浮在水面觅食,一忽儿钻进水里。保护洱海的措施落实了,这些生灵一点也不怕人,任你大声吆喝,它自“岿然不动”。
一只涂有清洁字样的铁皮小船在水面游弋,船夫不停地打捞起垃圾。这一回来得早又来得巧,我算是这天进公园的第一客人了。虽说是免费公园,平时还是有人执勤,此时还没上班。夹道两侧是高大的龙竹丛,间或有倒毙的大树。转到海舌东面,海堤外早年一排排柳树只剩下一些黑色的木桩了。
记得那回是在喜洲大理二中教书的校友李泽敏陪我游海舌,我当即写了首诗: 《七绝.喜洲海舌水中柳》 螺屿海舌岸下柳, 经年水泡絮飞愁。 何时海水退一丈, 助尔迎风舞绿绸。 此情此景,昔日活生生的成排柳树都已作古,我在诗中表达的愿望是无法实现了。 一座单孔石拱桥立在路旁,桥有年头了,透过桥孔是东边洒满阳光的水面。
看得出早年洱海水位高时,这桥是过水的真桥,现在却成了回忆昔日的摆设。终于走到海舌尽头,海边滩地上成堆的小海螺壳,
不知多少年是这里的精灵。据说,有人在苍山顶发现了同样的螺蛳壳。说明远古的苍山曾经与洱海水面齐平。海舌尽头一座石砌的圆形高台围着两棵大青树,冠不算大,是近些年补种的还是水边的树长不大呢?
一群人在水里捞水葫芦,用小船运抵石围边把捞得的水葫芦用铁钉耙送上树台当肥料。
我问工人们,每月多少薪水?答:“1400”。每天不到50元收入,工作却挺卖力。我称赞他们辛苦,老乡客气地与我聊天。这么大一个公园雇了不少清洁工、保安和执勤人对游客免费。我想,有关部门还算有眼光,每天众多游客在喜洲镇游玩,饮食、客栈、短途交通、旅游购物都有收益,免费的海舌公园就是留客的好项目。 最使人动心的是海舌边那清澈见底的海水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嘱托。
本想拍个把钟头就回阿昌家,走到尽头望着如此美景,微风吹拂,暖和的太阳,伫立水边忽然间有了披巾岸帻,春风快马的感觉。什么“杨柳依依,疏裹就蟹屿螺洲”的词句也涌上心头……
洱海怎么都看不够,看它的日出、日落、晴天、阴天、湿地......每个角度都有可爱之处,真想留下来,不问世事,静静地享受它的温柔...在喜洲海舌看到停泊的铁皮船与洱海湿地形成的怀旧的风景.....像极了油画,具象而诗意。 朋友,推荐你到大理时一定抽空到洱海边最美丽的公园——大理喜洲海舌公园看看。不过要记住:好风景在早晚噢。 (2017年3月2日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