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豫网

人生目标不能等 ——我的学习历程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章逸

        我是个85岁的老太太,从1949年参加革命到离休以后,一直是个学习迷。从小渴望上学,长大了喜欢看书看报,老了习惯搜集整理剪报,感觉学习是个生活乐趣。现在虽然年事已高,感觉没有时间再等了,想做的事情立即就做;可是我不会写文章,年轻时当打字员,看到别人写文章,非常羡慕和佩服。最近看了一些文章很受感动,于是我也想写点自己的学习经历,利用有限时间,把这辈子的学习经历总结一下。
        1933年11月,我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县的农村,三岁时父亲去世,弟弟才几个月;母亲是一般家庭妇女,家中既无田也无房,住的房是租的,家庭的贫困程度可想而知。当时母亲想把我送给人家做童养媳,也算找个生路,有碗饭吃,而我姐姐坚决不同意。我未上学前,经常帮母亲在地里种菜,菜地的河对面就是村小学,当时非常羡慕能上学的小朋友,认为上学是很幸福的事。后来村里好心人帮忙,比我大十岁的姐姐去村小学当了老师,姐姐用她微博的薪水供养我上学,因此我对姐姐充满了一生的感激、感恩!没有姐姐对我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上学后我努力学习,每次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还记得参加过全区的作文比赛。小学毕业后,因为县立师范学校费用低,每月还有津贴费,就报考并被录取。
        1949年春季,宁波解放了,当时的县政府就在我们村子里,县民政局有一位陈同志动员我参加民政局的工作,当时姐姐在宁波军分区做文化教员,也动员我去那里工作,我都没同意,原因就是我一直想着能继续上学。这时部队青年干部培训班招生,于是姐姐带我去报名,经过统一考试被录取,培训半年,毕业后到部队工作。以后随同在部队的爱人转业到河南,从浙江到河南六十多年,在第二故乡慢慢老去。
       年轻时,我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学习初中课程,只要有机会我就争取听课,什么电子学、磁场学、半导体等,只要有时间就尽量多学一点。当时职称评审需要考试外语,我当时连26个字母都不认识,幸好当时单位有个小王同志帮助我学习英语,纠正我发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学的是陈琳编写的教材,后来就学习《新概念英语》,跟着收音机、电视机学,有机会也去夜校听课,中午不回家,在办公室做作业。原想学不会就算了,结果学起来就有了兴趣,好像啃骨头,越来越上瘾,最后还能把《卖火柴的小女孩》那篇文章读下来。由于我考的是档案系列,后来又不考外语,要考古汉语等几门课,和我一起考试的同龄人都说记不住,我感觉比学英语容易多了;取得中级职称后,因为我当时的工资标准已经到了,虽然没有得到经济利益上的提高,但我的内心非常欣慰,体会到了学习的精神愉悦。
         1989年离休以后,不想完全呆在家,就到市图书馆做义工,在阅览室帮助整理书报杂志,在那个环境里非常开心,看书学习很方便,还学会了英文打字。后来在家看孙子,在看孙子的同时,顺便看看《三国演义》、《水浒》,还能顺便给小孙子讲故事,在家里形成看书学习的氛围。前几年我订了《老人春秋》《报刊文摘》等杂志,从中获益匪浅,现在偶尔还翻阅一下,只是年龄大了,两眼都有白内障,不能长时间看书。2016年春季用三个月的时间,又看了一遍《红楼梦》,书中的贾母是83岁去世,我是83岁再看红楼;现在每月固定看两期《读者》,也算有点与时俱进的味道。
        通过看书学习,增加了知识,充实的精神生活;虽然近几年感觉体力一年不如一年,时而力不从心,但还是遵从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现在年事已高,去日无多,总感觉哪一天就会离开这个世界,一辈子为革命工作了四十多年,无官无财,平平淡淡一生,没有留给后代的遗产,就想把我当学习历程做一总结,把我的学习精神留给后人做个纪念。
        人生目标不能等,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做到了学习、学习、再学习,也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不阅读,精神无从发育,心智无以成长;读书学习,至少拥有了精神生活,可以安静下来,学会自省,这也算我几十年学习历程的一点感悟。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