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每当布谷鸟唱起这首歌时,我的思绪便不由地飘向那无垠的原野,眼前浮现出千万重金色的麦浪,儿时的麦收场景也历历在目……
都说“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其实,早在四月里,家家户户就已经开始磨镰刀、筑场面、准备叉耙扫帚等麦收工具了。用乡亲们的话说,时间不等人,觉得时间还长呢,可是麦子说熟就熟了,得早做打算。不错,田里的小麦,今天看去的确还是一片碧绿,明天或许后天有些地方的小麦就已黄梢了。当你习惯了小麦开始黄梢,山岭地上的小麦却已尽带黄金甲了,它们映着阳光在微风中欢快地舞蹈着,仿佛在庆祝自己的成熟。这时,你随便摘下一个麦穗,双手轻轻一搓,吹去麦鱼儿,饱满的金黄的麦粒儿便如同颗颗珍珠般带着清香呈现在眼前。
“开镰了!”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嗓子,顿时,“嚓嚓”的割麦声便四下里传开。麦收开始了!小麦一片一片的倒下,转瞬便被捆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麦个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地里。这时,家家户户都是大人小孩一齐上阵,忙得不亦乐乎。一般都是大人割麦,小孩捡拾麦穗、学着捆麦个子,大家各司其职,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麦收时节天气已经炎热,有时人们就会选择在晚上去割麦,白天再运到场里去。夜晚,或星光灿烂,或明月在天,微风习习,一片凉爽,确实很适宜干活。大家一边劳动,一边愉快地说着话儿,并不感到疲劳。野外虫声唧唧,蛙声一片,再加上人们欢快的说笑声,共同演奏出一支夏夜劳作的交响曲,曲调欢快,乐音悠扬,在夜空中袅袅地漂浮荡漾开去,传得很远很远。
手推车、拖拉机开始行动了。人们将麦个子装上车,用绳勒紧了,便运往麦场里去。在那里,密集的麦个子像等待检阅的士兵站立着晒太阳,等待着打麦机的到来。几天后,场中便响起了打麦机那轰隆隆的鸣叫声,金黄的麦粒跳跃着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也有用拖拉机或牛来打麦的,它们后面带着一个石碾子,在麦场里一圈圈转动着,底下铺满了晒干并早已打开的麦个子,麦粒便从麦穗中脱落下来。然后人们用两股的木叉将麦穰挑起来,堆成垛,再用木锨将麦糠和麦粒进行分离。这个时候便看出老庄稼人的本领了,只见他们娴熟地扬起木锨来,“嗖”的一声,麦粒混合着麦糠便飞起数丈高,瞬间,麦糠被风儿吹走了,麦粒划出一道金黄的光芒,倏地落在场中。很快,场里便出现了一大堆麦粒,闪着黄澄澄的光芒。看着这丰收的景象,满足感写满了人们的笑脸。
后来,收割机代替了镰刀,割麦、脱粒一气呵成,不但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还减轻了人们的负担。儿时的麦收方式已渐行渐远,然而,儿时麦收的场景却始终铭刻在我的脑海里,让我难以忘怀。
布谷声声,又是麦收时节了,金色的麦浪在田野里随风飘荡,也在我的眼前、在我的心上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