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14日,在社旗县李店镇王庄村制发工艺品扶贫车间,40台机器整齐摆放,该村30多名村民娴熟地操控着机器,忙着赶制工艺发条、发把等产品。
“车间办在村里,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儿,比远离家乡,外出打工安逸多了!”村民赵秀丽坐在高针机前,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高兴地说。
赵秀丽的小孩儿才1岁多点,尚未断奶。加工厂是按计件计算工资,不限制上下班时间,不耽误她照顾小孩儿,每个月收入2000多元钱。她笑着说:“说心里话,现在每个月2000元钱比去外地挣5000元钱都强,心里踏实。”
“村里有个小媳妇,原来婆媳不和,经常吵架。自从她来到我们车间,每天忙于上班,婆婆就在家帮她带孩子,吵架的机会就少了。月底,她发了工资首先给婆婆买了新衣服,婆婆见人就夸儿媳妇孝顺。”该加工厂与赵秀丽同一个村的工友惠丽丽介绍。
王庄村是李店镇的贫困村,全村有600多户、3100多口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贫困村,近年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在该村,平均每两个家庭就有一人在村里就业。
今年62岁的常玉现只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老俩口都是残疾人。“年纪大了,外出打工不好找工作。在家里守着几亩地,日子一直过得挺紧的。”常玉现只说,“我现在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不光可以在养鸡场、合作社打工,而且家里种地的种子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统一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每亩地多收入200元钱。”
常玉现所说的“大树”,是指该村落地的招商引资项目——王庄村养鸡场,这是一个规模化的养鸡场,该场占地面积400余亩,年繁育肉鸡1200万只。该养鸡场时常需要工人,贫困户优先务工。
“养殖场高峰期用工每天130余人,平时也有二三十人,累计发放工资110余万元,都是活结账清。”该养殖场负责人刘吉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