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豫网

拜祭魏拯民公墓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袁恒雷

 
       在东北抗联历史上,有几位赫赫有名的英雄彪炳史册,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是杨靖宇、魏拯民、马占山、周保中、赵尚志、赵一曼、冯仲云,当然还有可歌可泣的八女投江的故事。我今年有幸,在春天亲历寻访了杨靖宇密营,而又在这个深秋拜祭了魏拯民的殉国地公墓。
       是年十月中旬,我们桦甸五人,协同吉林市来的四名文友,一行九人,从桦甸市区集合后出发,向190里外的夹皮沟镇前进。车进入夹皮沟镇境内后,弯道特别多,但路面整洁干净,如果是直道的话,几乎达到了高速公路的标准。望向两边的高山密林,想想八十多年前,此地该是更为林深叶茂,日本鬼子想要在这样的山林里和抗联作战,的确是非常困难。也就是说,除非队伍里出现叛徒,否则在这样的山林里建立密营,敌人很难找到,开展抗日斗争是可以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
       我们这次拜祭团的团长闫银波兄在十年前来过这里,这次他提前和当地的朋友打了招呼,让他们安排好当地向导带路。当车来到镇里的时候,导航仪上显示不出公墓的具体位置,而向导还没有到位,闫银波兄停下车,跟修路工问魏拯民墓的情况,得到的答复是,公墓所在的林区已经承包给了个人,林区里有狗,会咬人的。一同来的伙伴有了畏难情绪,但闫银波兄得到镇里及时回应,向导就在附近,把他接来我们就可上山。
终于见到了向导,老人家已经63周岁了,但精神矍铄,口齿清晰,特别令人感喟的是,登山的过程他步履稳健,健步如飞,不一会儿,就将许多年轻人落在后面。好在上山的路上,向导在前行的线路挨着很近的树都作了记号,只要看准方向,绝对不会走失。大家最初很兴奋,你追我赶地往上爬,但渐渐地队伍出现了批次,平时不怎么运动的人就落在了后面。
       天气也是极其应景的,从上山之初,秋雨落在脸上,凉丝丝的,大家不禁裹紧了衣衫。等到爬到半山腰,雨逐渐成了雪。即便不过百米的小山,垂直气候居然也会如此明显。大家纷纷说,东北抗联最难熬的就是冬天,我们今天雪中爬山,真的是在重走抗联路了。
       雪纷纷扬扬地下着,不过是刚刚十月,却似乎给人严冬的错觉,周围是许多需要人们合抱才能抱住的大松树。莽莽森林里,林海雪原,遥想当年成百上千的抗联将士,爬冰卧雪,转战四方,保家卫国,不惧艰难困苦,我们拜祭英雄的心,就更加溢满了崇敬。

        在经过半个小时的攀登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魏拯民殉国地的公墓前。公墓建在一个小山坡上,大理石墓碑的前后写着魏拯民的生平与英雄事迹。公墓的旁边是魏拯民当年生活的密营所在,而旁边的大松树,树根部已经烧焦,老人说,那是魏拯民的尸骨被敌人焚烧的地方,烧焦后的尸骨前些年被吉林市北山烈士陵园公墓接去存放了。
         向导老人接着向我们讲述了他十几岁时听到的真实故事:当年魏拯民和敌人周旋斗争,转战到此,身边只剩下七个警卫员了。此时,魏拯民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胃病,但如此恶劣条件下,缺医少药,饮食更是难以为继,能够吃到苞米粒都是幸事。这一天,大家发现身边少了一名警卫员,大家赶紧查找,发现雪地上留下的痕迹正是通往夹皮沟镇方向——那是日伪军集结的地方,魏拯民和大家说,此地已经不能停留了,需要赶紧转移。但为时已晚,近100名日伪军将他们团团围住,战斗的结果是可以想象的,魏拯民和全体将士全部牺牲!残暴的敌人将魏拯民等人的尸骨,堆积在一棵大松树下焚烧……
       我们一行人肃然站立,在簌簌的雪花中静听老人悲愤而沉静地诉说。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是魏拯民殉国的地方——他辞世时的年龄才刚刚32周岁。但对魏拯民生平稍微有所了解的都知道,他是党的好儿女,是一位文武全才的优秀将领,是吉林省的第一位书记。魏拯民不仅身经百战,而且善于总结,能够充分发挥政治理论思想在战争中的先进作用,他有句名言:“革命不能光靠勇敢和热情,还要有政治头脑,要有远大理想。政治是武器,它不但能使我们进步,更能有力量打击敌人,咱们抗联的每一个指战员都要做政治宣传员。”
       我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现如今,全国上下都在学习十九大精神。我记得十九大的开幕会时,全体党代表首先向为我国的民族独立国家解放作出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默哀,这其中,自然包括将青春热血洒在白山松水间的抗联英烈们。我们深知,我们现如今奔向小康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何尝不是他们这些先辈曾经拥有的家国梦想呢!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正是对先烈们最好的告慰。
        在下山之前,我们一行人面向墓碑,在墓碑底座端上一杯白酒,洒到地面一些,然后三鞠躬!愿英灵安息,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愿民族复兴,中华儿女一定会将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愈加繁荣富强!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