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豫网

坚守灵魂的自在独行——贾平凹印象记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艾兴君

  贾平凹是令人敬重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鬼才”,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有长篇问世。读贾平凹的小说,总能够感觉到一个时代的命运,感觉到他的悲天悯人。如果说,小说中贾平凹还能偷偷在书页的一角藏起来,那么散文无疑就将他的整个心铺在纸上,最见情怀。而品味贾平凹这个人,就更能感悟到他坚守灵魂的自在独行。
  贾平凹心中,父亲对他的影响最大。父亲是个乡村教师,爱朋友爱热闹爱主持别人的事情。父亲对家里人都严厉得很,尤其对作为长子的贾平凹非常严格。父亲的严厉,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就了贾平凹。对父亲的敬畏,使他刻苦地走上了文学之路。父亲日日夜夜跟他唠叨的“做人要宽容、要善良、要谦虚、要好好干事”,影响了他的一生,更成为了他的财富。父亲只活了66岁,因患胃癌去世。对此,他常说:“人生的短促和悲苦,大义上我全明白。”
  贾平凹最喜欢的人是苏东坡。他喜欢苏东坡,不是因为苏东坡的神秘,苏东坡的“派头”,不是因为苏东坡的绘画和书法,也不止是因为苏东坡的旷达。他认为“真要学苏东坡,不仅仅是苏东坡的多才多艺,更是多才多艺后的一颗率真旷达的心,从而做一个认真的人、一个有趣味的人、一个自在的人”。此刻,能让人看到一个真实的贾平凹,这里既有对生活的热情,也有对人世的超脱。而这样的从容不迫,也正是作家向往的。
  贾平凹是一位世间的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独行者。他说:“在这个美好又遗憾的世界里,你我皆是自远方而来的独行者,不断行走,不顾一切,哭着,笑着,留恋人间,只为不虚此行。即便你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也是可以自在的。”他还说:“尘世上并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的,群居需要一种平衡,嫉妒而引发的诽谤、扼杀、羞辱、打击和迫害,你若不再脱颖,你将平凡,你若继续走,走,终于使众生无法赶超了,众生就会向你欢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神圣是真正的孤独。”此时,品味孤独的人,懂得与人为善,用善意赞美生活。
  贾平凹不爱走动交际,不爱热闹,不搅和任何是非,因为他说他没这方面能力。他认为,人的一生太匆忙,干不了几件事,既然写作,就多写几部,所以他写了16部长篇,以及很多的散文。有人说鲁迅是伟大的战士,有人说沈从文在建他的希腊小庙。贾平凹说自己只是这个年代的写作人。他常说:“50年后有人还读你的书,你才算真正的作家。50年后还有人读我的书吗,想起来心里就很悲凉了。”
  贾平凹作为陕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心中有着特殊的西安情结。他说:“西安人的生、冷、硬、倔,使他们缺少应付和周旋的能力而常常吃亏,但执著和坚韧却往往完成了外人难以完成的物事。”西安不就是一碗羊肉泡馍么?碗里的好汤好馍好味道,哪个不是精品?我想,西安之于贾平凹的意义,绝非“故乡”一词可以概括,也并非一个写作资源可以解释。
  所以,贾平凹看来,人生真正的从容,不是躲避纷争与喧嚣,而是平静地面对困惑与烦恼。人生的旅途,苦与乐总是相随,禁得住多少曲折,才配得上多少幸福。生活中的贾平凹不会说普通话,他干脆就不说,有时他“常提一个提包,是一家聋哑学校送我的,我每每把有‘聋哑学校’的字样亮出来,出门在外觉得很自在”。这种活法,他自己觉得很幸福。
  贾平凹用手中的笔,守望着八百里秦川的心灵故事;用真情的文字记录着乡土中国的世纪变迁。有了这样的认识,面对一些人询问其创作计划时,贾平凹就笑得很是无奈了:创作是心灵感觉的事情,是感性的工作,不是流水线的生产,真的无法计划。这些年来,他给自己定的写作计划几乎都没实现,他写作的脚步一直在跟着心儿走。
  都说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实,生活远比文学想象要丰富要精彩得多。阅读贾平凹,走进贾平凹,我有了这样的体味与收获。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