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豫网

青灯有味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蒋克明

  用上电灯,是近代的事。古代灯盏,用的是瓦盏,盏内注满植物油,以线绒做灯芯。点燃后,灯光清荧,有清寒之意。
  古代士子读书,便是伴着这种灯盏,所以“青灯有味”,是指灯盏燃烧的那种幽微的情趣,更是指青灯相伴之下,夜读的那种美好感受。
  读大学时,我的一位教授古典文学的老师,聚书甚丰,更是读书不辍。便常常在课堂上,讲到他夜晚读书的情状和感受。他说,他读书常常至夜深,读到“兴味处”,便会拉灭灯盏,让自己的思绪畅游在书的意境中。每谈至此,课堂上的他,就会情不自禁地闭上眼,昂起头,进入一种忘我的陶醉状态。
  这样的一位老师,深深地感染了一代学子。我们经过耳濡目染,便也熏养了读书的情趣。
  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亦喜欢夜读。
  工作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闭于斗室之中,那天地就完全是自己的了。拉开灯盏(虽不是青灯),短坐一会儿,泡上一杯茶,取下一本可意的书,即可展卷就读了。如果你情趣至雅,也可以学古人,燃一炷檀香,让檀香的味道,氤氲一室。室外,是望不到边际的漫彻的夜;室内,孤灯一盏,人就读,俯于灯下,就觉得格外的静,一种融融的空气在流淌着,像散漫、慵懒的思绪。夜渐深,你的阅读,也会渐透。你会情不自禁地走进书的氛围中,书的情境中,徜徉流连,乐不顾返。你会随着书中的情节,而心情跌宕;随着书中的人物,而悲喜欢戚。读之至情处,书就是你,你就是书,浑然忘我。
  读累了,自可推窗而立。情意饱满:夜,深厚;书,深厚;人生,亦深厚。
  读书,经年下来,便自生一种偏好。觉得,不同的季节,可读的书大概也是不一样的。春天,万物苏生,生机盎然;同时,又会有一份春意的慵懒和困顿。这样的时节,夜读,最好读一些古诗词,或者一些抒情性极强的散文随笔。这和春天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一致的,和诗词里那种惜春、怨春的情结是相切的。夏日里,天气溽热,长夜难熬,灯下读书,常常会挥汗不止,人的心也大多处在烦躁之中。此般夏夜,易读古文人笔记。文字:闲适、清静,性情。读之,可以其消暑,以其静心。秋日清爽,一切都变得通透下来,人的思维疏脱而缜密,最适宜于哲思。所以,就不妨读一下孔子、老子、庄子;读一下西方的黑格尔、萨特,甚至于尼采等,使这个季节,变成一个充满思辨的季节;最是喜欢冬夜读书,夜,是那样的厚、那样的重,沉沉的,总也望不到边。案头置一本厚厚的史书,细细地、静静地读着,整个阅读,就是一种对时空的穿透,那种“对话”,有着久长的、沉远的滋味,缓缓弥散着……
  可,不管是哪一种阅读,都要讲究 “适意”,随性而读,读出一种欢乐和情趣。
  还是想到周作人。文人都读书,但以读书为生活的不多,周作人就是其中之一。据说,去周家拜访周作人,每次见到的必是:临窗而坐,面前摊一本书,泡一壶茶。读书,是他生命的必须。所以,周作人对读书,是别有感悟的。周作人 《灯下读书论》写有一首打油诗:“饮酒损神茶损气,读书应是最相宜。圣贤已死言空在,手把遗编未忍披。未必花钱逾黑饭,依然有味是青灯。偶逢一册长恩阁,把卷沉吟过二更。”
  最是喜欢“依然有味是青灯”,到底还是夜读的情味好。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