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豫网

少林寺记游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彭家祥

  汽车从郑州开出,在平坦的公路上跑了两个多小时,被誉为中州王冠的巍巍嵩山,便屏障般地出现在面前。放眼四顾,嵩岳寺、法王寺、会善寺、永太寺……都被甩在身后。同车的人,都贪婪地观赏着这丛山峻岭中的座座古刹。不由得忆起古书上关于中岳嵩山周围的僧道寺院“以百数”的记载。现在看来,似乎也并不过份。而在大家心中一直萦绕不息的,还是那驰名中外的少林寺,尤其是以它命名的宽银幕故事片放映后,更象块磁石般深深吸引着我。边看、边想,不由默诵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山履田衣六七贤,搴芳踏翠弄潺湲,九龙潭月落杯酒,三品松风飘管弦。强健且宜游胜地,清凉不觉过炎天,始知驾鹤乘云外,别有逍遥地上仙。
 
  诗中有画,画里传情,它象一幅别致的“导游图”,把我送到了这座久负盛名的“天下第一名刹”。
 
  少林寺,最早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三十二年后,即孝昌三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在这里首创禅宗,所以历史上称达摩为初祖,称少林寺为袒庭。因为该寺就座落在嵩山西麓的少室山阴茂密丛林之中,故得名“少林”。
 
  怀着莫大兴致,走进高高的山门,只见四角飞檐展翅跃起,居中横挂巨匾,上书“少林寺”,这是出自康熙皇帝手笔。门墙两侧,写着“阿弥陀佛,禅宗发源”八个醒目大字,给人以怀古、幽思的感觉。迈进山门,顺平坦甬道前行,好象被一座座千姿百态的石碑包围了似的,少说不下五十余通,这就是“碑林”。其中最为引入注目的有《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三十六峰》、《第一山》、《息庵禅师道行之碑》等,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离“碑林”续继走去,是原“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遗址。遗憾的是,今日展现在游人眼前的只有几堵残墙、几道断壁,原来一座座宏伟壮观的建筑,早被一次次大火焚烧一空。尤其是1928年3月15日,军阀石友三率兵攻入少株寺后,一把火烧了整整45天。许许多多的古迹、文物、经卷、老林都付之一炬。使人得以安慰的是,如今寺内除山门外,尚有客堂、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千佛殿等建筑,历经沧桑战乱,仍然保留下来。
 
  寺后白衣殿内,有幅独具一格的《少林壁画》,长达二十米,分别绘于东南北三面墙上,都是少林和尚习拳练武的生动场面,有单练,有对打,有徒手搏击,有器械格斗。仔细看来,情趣横生,一个个数不胜数的大小僧人,有的屈腿引颈,轻若紫燕;有的腾空飞脚,凶似虎狼;有的坠肘沉肩,重过石碾;有的抡臂砸拳,形如闪电……我这门外汉,只能看看画的技法、动作,而身旁的那位老和尚,却可从这踢、打、摔、拿等一招一式上,辨出那是行意拳、那是八卦拳,尤其是讲起它们的历史传说来,更是兴致勃勃、活龙活现。
 
  少林拳的祖师,世传是唐代初年的大法师昙宗。其实,早从隋朝的一位厨房火工老头陀,就开始了。那是隋炀帝大业5年,天下大乱,数以万计的“贼人”,披星戴月朝少林寺逼近。僧人听到这一消息,无不惊惶失措,唯有老头陀却镇定自如地说:“待老僧一棒将其扫尽!”众和尚不太相信,可是当敌出现眼前时,他果然手握短棒,只身冲入,把众贼打得屁滚尿流,纷纷逃命。从此所有寺僧,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拜师求教。老头陀除传授棍棒功夫外,也热心教给拳术、拆法等。人们认为这就是最早的少林拳。寺僧们都把老头陀敬为“紧那佛”(即佛门中的战斗佛)的化身,少林拳也叫“紧那拳”。
 
  实际上,少林拳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创造,而是同当时众僧人健身锻炼、防身自卫的举动,在长期的实践、运用中不断发展、形成的。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讲求实用,不练花架子,既有外功,又有内功,持械、徒手、马上、步战、轻功、气功等等,共有百余种套路。可谓丰富多彩、五花八门了……
 
  我们来到千佛殿。一眼看见砖地上留下的二十多个锅底般深深的脚窝“站桩”,原来这是僧侣们练功学艺、年深日久“磨”成的呀!望着它,眼前不由叠印出当年大小和尚操练少林拳的动人图景。
 
  在寺内不十分引人注目之处,我见到了一块石碑,正面写着《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载了一千多年前唐太宗打天下时,去洛阳讨伐王世充,失利被围,处境极其危险。在这刻不容缓之际,以昙宗为首的少林寺十三名武术高手,下山救驾,一举成功,不但救了大难,而且还活捉了王世充的侄儿仁则。李世民死里逢生,倍加欣喜,亲封县宗和尚为大将军,并赐给少林寺庄田四十顷,允许寺内建立兵营,操练僧兵。于是,寺僧迅猛激增,达五千余,成为它的鼎盛时期……仔细看来,碑上还有唐太宗“世民”的草书签名哩!
 
  事实上,“闭门养性”的少林和尚,做为地方武装力量,参与政治斗争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的。到了明代,倭寇侵犯沿海边疆,少林寺派出五百僧兵,血洒战场,表现出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据说,少林寺前的石狮和旗杆,就是当年小山和尚,三次挂帅带领僧兵出征,战功卓著,受皇帝封赐的。
 
  告别少林寺院,步出山门,西行数百米,便可看到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砖塔,有方有圆,有粗有细,有的可达两三层楼高,有的还不及人高,犹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巍然屹立在嵩山之上,少说也有二百多座,是从唐朝开始,经宋、元、明、清五代,陆续而建。其实这都是和尚坟墓的纪念建筑。其中东北角有两座塔,更为引人注目,旁边的两块石刻,为日本国和尚邵元撰文、书写,成为中日两国僧侣之间友谊的光辉写照。邵元是日本国山阴道著名寺僧,三十三岁那年,乘天龙寺船来到中国,居留达二十一年,曾担任少林寺首座僧,并和这里和尚、禅师结下深厚情谊,郭沫若同志见到邵元撰写的这两块拓片,还专门题写了一首诗:
 
  邵元撰写照公塔,仿佛唐僧留印年;
 
  花开花落沤起灭,何言哀痛着陈言。
 
  千百年来,沧桑巨变,世俗更移,然而少林拳却如一支经久不败的艺术之花,盛开在中州大地,并且成为了发展同别国友好往来的“桥梁”,尤其是在邻邦日本,少林拳更是受到广泛重视,还成立了专门组织“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它的弟子,分布在整个列岛,可说是“少林豪杰遍东洋”!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