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新县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和“山水红城、健康新县”的发展定位,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产业与增收联结、实绩与实效挂钩、脱贫与小康同步,凝神聚力再出征,全面发起脱贫攻坚战。
多措并举保民生
新县持续建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打造县内转移就业主平台;成立全市首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依托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成建制劳务输出,通过“职业培训+国外就业+回国创业”模式带动脱贫,全县国外务工人员稳定在8000人左右,年创外汇逾亿美元;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创业人员返乡创业,全县返乡创业人员累计创办经济实体7800多家,带动2.2万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被确定为河南省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县试点。
抓好产业扶持。新县推进到户增收项目全覆盖,整合扶贫贷款贴息、小额信贷和互助资金,采取财政资金折股量化的方式,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围绕茶叶、油茶、中药材、淮南猪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集群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91家,并与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66%的贫困群众稳定获得租金、薪金及股金分红收入。
推动易地搬迁。新县按照“严守红线、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易地搬迁扶贫,2016年11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开工;搭建分散安置与房地产去库存双促进的渠道,2016年完成441户1590人分散安置。以县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为承贷主体,统筹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债及专项建设基金和长期低息贷款,足额落实建房、购房补助资金;将贫困村农民腾退宅基地及其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拆旧复垦,形成A类复垦券,通过省招拍挂平台公开拍卖,将超出省定基准价部分收益,全部用于易地搬迁安置,强化资金保障。同时,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就业保障等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实施及时救助。新县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大病医疗保险,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建立“三重”医疗保障,实行对重大疾病患者提前发放救助资金的办法,让困难群众及时拿到“救命钱”。2016年,为2354名贫困群众报销新农合资金942万元,为285人赔付大病医保金246万元,为2.1万名贫困群众发放新农合参合资助金139万元,为607名贫困群众发放特殊病种门诊救助金28万元,为3189名贫困群众发放重特大疾病住院医疗救助金298万元。通过民政救灾、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开展及时救济,共发放资金536万元,救助群众8.43万人次。
做实兜底保障。新县将1314名“鳏寡孤独痴残”6类特困群众全部纳入兜底保障,鳏、寡对象按照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标准每人每月补助250元,独、痴、残对象和困境儿童按照农村低保A类标准每人每月补助152元,93名孤儿每人每年发放7800元补助金。实施乡镇敬老院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建10所乡镇敬老院,对325名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在省定标准上增加1200元,达到每人每年5200元;对2814名分散供养“五保”对象,按省定标准全额补助。建设农村养老幸福院47个,建立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加大对重度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实施温暖工程和阳光家园托养计划,投入资金95.5万元,对252户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2016年为5022名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239.7万元。
创新方式助民富
新县依托红、绿、古旅游资源,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探索“旅游+扶贫”模式。打造“一城三线”精品旅游线路,创建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个,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县9个村入选中国景观村落,9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3个村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
拓展旅游空间。与河南省文旅控股有限公司在特色小镇和全域旅游建设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投资50亿元实施“旅游+特色小镇”项目。推进健康、旅游、体育和培训教育等业态深度融合,建设大别山全民健身公园、裸心季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成信阳市唯一的房车露营基地和河南省第一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成功举办3项国家级体育赛事。依托大别山干部学院,累计培训学员10万人次,拉动了旅游、餐饮、民宿产业发展,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32个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6年接待游客287.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两年来,通过旅游扶贫带动4026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扶持教育发展。新县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规划建设3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已建成29所,对特困寄宿学生免除食宿费用;对农村义务教育建档立卡学生,在国家营养餐改善计划每天4元营养膳食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再给予每生每天1元的补助,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由食堂供餐。大力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普高(中职)助学金、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等项目,2016年向9966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对所有中职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为1969名大学生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新县新科扶贫基金会设立500万元的助学再借款基金,让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后仍有困难的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学年再获得5000元的助学补充借款,确保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帮扶。
保障健康小康。实施全国首批健康促进县项目,建立健全健康扶贫长效机制,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群众分类登记,逐一建立健康档案,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推动健康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启动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平台,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实行医疗保健“一对一”服务,开展“百村义诊乡村行、健康知识进家庭”巡回服务活动,从源头上阻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着力以健康促进小康。健康促进县试点工作被纳入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典型案例汇编。
奖励生态保护。新县规划建设大别山(新县)国家公园,对境内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禁止开发区域实行统一保护和管理,将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重点用于贫困村,将329名贫困群众纳入护林员队伍。积极探索碳排放权交易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创新,将2005年以后的新造林置换成碳排放权入市交易,其中沙窝镇碳汇造林富农项目成为河南省唯一的森林碳汇交易项目,年可实现收入20多万元,209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强化投入促就业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新县结合全县“十三五”规划,谋划脱贫攻坚项目471个,总投资1420亿元,7个项目获得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2个项目进入全省PPP项目库,大坪抽水蓄能电站进入省“十三五”规划笼子,实现政策变项目,以发展带脱贫。
突出重点投入。新县设立5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其中1000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项资金;1000万元特色农业奖补资金;1000万元财政风险补偿基金,探索“政府+贫困户+龙头企业+银行+保险公司”五位一体的金融扶贫模式,贷款规模放大到1亿元,为贫困户提供最高10万元的贴息贷款,贫困户以贷款入股龙头企业分红;1000万元中小微企业还贷周转金,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临时周转的过桥资金;1000万元扶贫保险金,采取“扶贫+保险”的整县推进模式,为全县所有贫困群众、脱贫不稳定人群和带动脱贫的龙头企业,提供生产和生活两类保险,确保“脱贫路上零风险”。
放大定点效应。新县有23个中央、省、市定点帮扶单位,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实施项目59个。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与毅辉智能公司合作,规划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可年创利税3500万元。抓住证券业协会“一司一县”结对帮扶行动机遇,与民族证券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投融资平台和担保平台建设、产业投资基金设立、金融人才和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企业新三板挂牌和IPO上市、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开展合作,努力探索资本市场助力老区脱贫攻坚的新模式。
突出行业优势。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建县乡公路170公里、村组道路343公里,100人以上的贫困自然村全部通上“致富路”;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133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5%以上,8.2万名群众吃上“安全水”;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基本解决农村群众低压用电问题;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双十双百”工程,累计建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128个,其中示范村61个,被评为河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
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新县上下自我加压,积极开展“万名干部帮万户、百家企业联百村”活动,百家企业结对帮扶73个贫困村,5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产业联村、项目带村、智力扶村、捐赠帮村等方式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与中国小康委合作,开展“小康同行第三村长”公益行动,江苏省江阴市18名企业家担任“第三村长”。依托羚锐集团老区扶贫帮困基金会,带动全县民营企业、企业家冠名基金17项,规模达2000多万元。引导外出成功人士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捐资上千万元建设两所乡镇敬老院,数百名“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