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张凤翔
先生喜茶。喝遍了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总说不如母亲亲手制作的猫刺茶。
年龄愈大,愈是怀念儿时喝过的味道。
犹记得,第一次到婆家,婆婆就是用这种茶招待我的。那是盛夏的一天,我以女朋友的身份到先生家做客,也算是对他家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回去好向母亲禀报。母亲一直反对这门亲事,说将来嫁那么远,走个亲戚都难,况且对他的情况又不熟悉。
从县城乘坐客车,一路颠簸两小时,终于到“站”了。所谓的“站”,不过是回家必经之路的一个岔口。先生给我鼓劲,说走过团山河就能望到家了。弯弯的小路,欢快的溪流,清脆的蝉鸣,有青春作伴,这样的田园风光倒也让我着迷,不经意间就到了团山河。踏上石桥,只见河水湍急,都快涨到桥面高了。我此刻的心情,就像这澎湃的河水。马上要见到未到的公公婆婆,既激动、又紧张。先生大概看出我此刻的不安,安慰道:别紧张嘛,转过前面那个山坡就到了。弯弯转转,转转弯弯,我穿着高跟鞋,行走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脚趾被挤压得生痛生痛,恨不得脱下双鞋,赤足行走。
走过几里路,这才真正到了家。炎天暑热,长途跋涉,又累又渴。刚刚落坐,婆婆笑眯眯地端一大碗凉茶让我解渴。我也顾不得淑女形象,一口气咕噜咕噜喝下肚,立觉神清气爽。婆婆再倒一碗,我没有像刚才那样急迫喝下,而是细细品尝。只见茶汤清澈,微苦中又带有淡淡清香。先生说,这是猫刺茶,母亲手做的,特别解渴。
猫刺,又叫八角刺,是一种常绿阔叶小乔木,在乡野,常长成丛生灌木状。它长于山坡或小路旁,全身长满棱角分明的硬刺,既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也不会成为可用之材,稍不留意,还会刺伤路人或挂住衣服。农人见到它,常常毫不留情的砍掉。它的最大用处,就是移栽到菜园,做成篱笆,可以防止觅食的猪獾、狗獾、野兔糟蹋瓜果。
先生小时候没有人看管,经常坐在地上独自玩泥巴,久而久之,竟然患有风湿,严重时膝盖红肿得走不动路,家里穷,又没钱医治。看到这么小的儿子饱受病痛之苦,婆婆的心,疼得快要碎了。后来听一个老中医说,长期用猫刺煎水喝,可以痊愈。说猫刺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既可清热解毒,还可补肝肾、强筋骨。
每到春天,猫刺刚长出嫩芽,婆婆收工回来就钻进大山采摘,有次不小心捅了马蜂窝,若不是早有防范,说不定性命都会丢掉。婆婆把采回的猫刺放在晒筐里摊开,晾干水分,然后慢慢搓揉成卷状,再升起炉灶,用小火慢慢翻炒,直到刺叶水分蒸发,散发出香气。猫刺茶这样就算制作好了,等它凉却,包装留存。婆婆每年都要制作几斤这样的茶叶,供全家人一年食用。婆婆打出生就患有支气管哮喘,特别中走不得 山路,走几步就会气喘嘘嘘。可想而知,制作几斤茶叶,不知要翻过多少山头,摔过多少跟斗,流多少汗水?
九十年代末,婆婆跟我们一起进城来了,再也品尝不了她亲手制作的猫刺茶,倒反让家人时时想起。
春天才开始,先生又想起了刺茶。他在饭桌上念叨,什么时候抽空回老家一趟,大家一起上山采摘一些猫刺,让母亲做成茶。我笑他,生来穷人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什么茶都有买的,怎么还会念念不忘记那些猫刺茶?先生淡淡的说,你不懂。
一天,婆婆递一杯茶给刚下班回来先生,先生惊喜:“这是猫刺茶!哪来的?”婆婆说,我做的!我看到小区花园的角落里有几棵猫刺,趁没人时摘了一些给你解解馋。
我批评婆婆,以前在乡下,猫刺做成篱笆是为了防野生动物偷食庄稼,现在移栽到花园,实现了身份的华丽转身,美化城里人的生活。为了儿子,担当做小偷的骂名可不好。婆婆说我知道,就摘了一点点,给他解解馋而已。
猫刺茶,没有红茶的醇香润滑,没有绿茶的碧绿清澈,没有乌龙茶的齿颊留香,但它有母亲的味道,那是花再多钱都买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