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赵宗清
清代学者毕沅指出:“《中山经》所云'夸父之山,北有桃林’矣,其地则楚之北境也。”楚国北方边境的楚长城现还有大量残存,主要分布在鲁山县尧山和嵩县木札岭一带,桃林就在其覆盖范围之内。当地至今还留有有桃林、东桃林、桃林溪等大量与桃树有关的地名。这足以证明,鲁山桃林是造父早年选马的主要区域。
平顶山市造父文史研究会去年出版的《赵姓通史》、《造父与鲁山》两本书详细记述了造父归隐鲁山的史实。造父功成名就,年老力衰,萌生归隐之念,遂向周穆王请辞。周穆王感念造父之功又与之情谊深厚,不忍他离去,可由于自己也已年迈,无力狩猎玩马,即命造父放马鲁山桃林。造父奉周穆王之命,带着周穆王赐名的八匹宝马,一路奔波,向桃林进发。无奈山高路险,行走困难,只好来到桃林之南,滍水北岸赵村宽步口处。这里地势较为平坦,水美草肥,是牧马的理想场所。造父一生爱马如命,在宽步口一带随马自牧,形影不离,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逍遥自在,快乐无比。造父当年牧马的八个地方,被当地人分别称为金马沟、马头崖、白马洞、马脸沟、马沟、石马沟、长马沟、想马河。造父与当地人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把认马、养马、驯马之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邻,深得众人喜爱,被誉为“马王爷”。民间所传的“马王爷有三只眼”,主要是指造父慧眼识良马。
实物史料是确定造父终老鲁山的有力物证
赵村镇宽步口村北5里处有三座呈“品”字分布的山峰,主峰有三块呈“品”字型的巨石,此主峰因为赵姓老祖造父墓在这里的缘故,被当地人称作“大赵老嘴”,该地名一直使用至今。造父墓是造父终老鲁山的最直接、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赵老指的是赵姓始祖造父,嘴是山峰的意思,金马沟就发源于此。这里的乡亲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造父去世之后,就被葬在赵老嘴下金马沟河的源头。造父墓四周青山环抱,松柏苍翠,绿水长流,是一个难得的风水宝地,千百年来一直被当地人代代相传称之为“马王爷”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