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余春明
星期天,正好不补课,惦记着家里的老娘,又不想麻烦他人,决定坐班车下乡。吃完早饭,已是快九点,坐上了去舜德的班车。因为司机是屏峰人,以为车是到屏峰,谁知到舜德就不走了,只得下车。站在飒飒的寒风中,等了快半个小时,才盼来了去屏峰的班车,到屏峰时已是十点多了。还是不愿麻烦他人,就步行在回皂湖的马路上。大概有七八年没有步行回家了,今天走起来,虽然寒风扑面,却没有寒意,反倒觉得心情十分畅快,有点流行歌曲中"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的惬意;不过,已经不再是小路了,而是宽敞的水泥大路。这是平时坐在车上感受不到的。想到这里,往事如电影般浮现在眼前。
我的家乡皂湖村,应该是湖口县最偏远的乡村,濒临鄱阳湖边,与对岸的庐山隔湖相望,是自古以来的蛮荒之地。虽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修了简易公路,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实在是外界人望而生畏之处。生于斯长于斯的我,背着书包必须翻过高高的青竹岭去茅基街上学;参加工作了,每逢星期六又必须返回家里劳作;后来进县城了,逢年过节,还必须回家看望双亲。这其中的劳累,总是避免不了的。就是在前几年,还特别担心春节的天气;天气糟糕,下乡拜年真是吃尽了苦头。车子开不进去,只能穿着雨靴步行,手里还要抱着孩子,艰难挪步;待到家时,已是精疲力尽,懒得动弹了。
就是天气好,由于交通不便,总想搭个便车回家。一来省几个路费;二来东西多,免得走路。记得有一次,坐堂弟单位的车回家,因为他自己亲姊妹好几个,驾驶室坐不下,当然他们也礼让了一番,但我知趣,不好打搅他们,主动和妻子坐在敞篷的车厢里。同样是寒冬腊月,温度特别低,一路上寒风在耳边呼啸,鼻子迎风吹得喘不过气来,手脚几乎冻僵了。下车时,我发誓,再也不坐便车了,这个苦算是受够了。
现在,非昔日可比。不光蒙国家新农村建设之惠,路面已硬化,就是坐车回家也是举手之劳了。我们家族堂兄弟姊妹里就有私车七辆,我儿子也有一辆。只要我开口,什么人的车都可用,因为我是老大。这次我步行回家,一方面是不愿麻烦他们,更主要的是想重温一下昔日的时光,体验一下漫步于乡间小路上的乐趣。
不知不觉间,走到了青竹岭下。这个过去只有陡峭的山路如今已成坦途的山岭,因早期满山翠竹而闻名。小时候,山坳里还有一片竹子,如今全部栽了杉树。杉树已经成林,翠绿的一片。山右边的杉树已被砍伐,正在改种油茶树,算是现任乡党委政府的一大政绩吧。远远望去,光秃秃红色土壤的山顶上大型标识牌格外醒目。据说这个项目已经承包给外地的老板,应该不会半途而废。但我总觉得种杉树也是不错的选择,何况杉树砍伐后还会长二茬三茬,永远不会荒山;如果栽茶树失败了,那不光是劳民伤财,还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也许我是杞人忧天吧,但愿不会这样!
一路走去,碰到熟人打个招呼,但大部分是陌生面孔。沿途观看着风景,总喜欢和儿时的记忆作比较,于是便自然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是啊,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只是人的面孔在变。能认识的人不多了,这些年轻人看见我是不是也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想法?我不得而知;但我心中永远会缠绕着那羊肠小道,缠绕着那九曲回肠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