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栾川县陶湾镇秋林村村支部书记姚长生
在八百里伏牛山的群山环抱之中,伊河的发源地,坐落着一个人口只有1000多口的自然村——秋林村。村民们祖祖辈辈靠着几分薄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用当地村民的说法,这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正像上个世纪80年代那首歌里唱的“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住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一辈又一辈,”也的确是这样,虽然贫穷,但人们早已经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悠闲生活。
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或更早的人,都经历过,食不饱肚衣不遮体的年代。而随着时代的变革,人们渴望着能过上更加美好而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 然而,该怎么走出一条通向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人民在摸索着前进,在前进中反思!在举国上下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背景下,产生了一批首先富裕起来的人们,姚长生就是其中之一。
姚长生生于1968年,他和所有的贫苦农民一样,由于家境贫寒,初中念完便辍学在家。放牛种地,什么农活都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看到了新的机遇,开始做矿石生意。几年下来手里有了存款,他便思谋着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用他的话说“一人富不算富,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赚。”于是他就让村里有能力的人跟着他一起干。大家都知道狼多肉少的道理,可是姚长生确认为,如果能带动大家一起共同富裕起来,也算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1996年,经多位老党员一致认为,让他做村里的村长。那时候,都知道秋林村是个烂摊子,村委会是个烫手的山芋。所有的村民都想推选一位可以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人。选举那天,大家几乎把村长的票都投给了他,他深知这是村民们的信任。 那一天,他在就职演说中只说了一句话“谢谢大家的信任,今天当着大伙的面向你们保证,从今天开始,我要改变秋林一穷二白的面貌,让大家摘掉穷帽,共同致富。”
一句话说出来容易,可实施起来比登天还难。常言道,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一没只资金,二没资源。于是他就把新的领导班子组织起来开会,那时村委会只有5个成员,5个人出谋划策,最后一致认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们守的是大山,那就让大山为我们创造效益。
于是几个人决定到卢氏西峡等地考察。村里没有经费,他们就自掏腰包。在西峡考察时,他们发现西峡人靠种植各种药材发了财,于是他们就从那里购买了种苗,回到村里号召村民进行药材种植,这一宝果然押对了!没出几年,各种药材开始收获,仅此一项每户农民都有了可观的收入!
以前农民都说,农村工作两台戏,计划生育宅基地。后来人民越来越意识到,要想富,先修路!村委会通过多方筹资资金。在各个生产组修起了水泥路,从此告别了下雨路难行,出门两脚泥的窘迫环境。
2013年换届选举以后,姚长生被任命为秋林村村支书。当问起他有什么打算时,姚长生自信满满地说:“让所有的村民共同过上小康生活。是我的职责所在,下一步将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扶持村民自办农家乐,利用山清水秀,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让全体村民共同奔向富裕之路。”
我们期待着,秋林村的全体村民也都共同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姜梦姗 姜芳芳)
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姜梦姗 姜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