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豫网

唐河县东王集乡:整治人居环境 助力富民增收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刘栓伟

  为扎实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巩固整治成果,唐河县东王集乡积极探索,结合沿路沿线整治、“一宅变四园”同富民增收有效衔接,以沿路沿线一路两侧空闲土地、“一宅变四园”土地、家庭院落、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等为基础,发展特色种植,培育沿路沿线“路边经济”、庭院经济。

  目前,全乡拆除残垣断壁380处,建设“一宅变四园”228处,培育了邱坡、罗庄、郝店等村以优质薄荷为主的沿路沿线绿色“路边经济”,罗庄、郝店等村为试点以艾草、优质薄荷种植为主的“庭院经济”,初步探索一条人居环境整治助力富民增收的新路子。

  一是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发展“路边经济”和庭院经济是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创建五星支部,实施乡村振兴的最有效措施。结合五星支部要求,创建生态宜居星、产业兴旺星,发展“路边经济”和庭院经济是关键。因此,该乡充分认识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经济相结合的重要性,把人居环境整治助力富民增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建引领,示范带动,专班推进,以创建五星支部为目标,以抓好路边经济和庭院经济为重要措施,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和富民增收齐头并进。

  二是凝聚合力上下联动。人居环境整治助力富民增收离不开村里的支持,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一)明确责任。人居环境整治助力富民增收纳入纳入五星支部创建,纳入村级年度千分制绩效考核,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同时对庭院经济组织有力、发展迅速、带动效果好的村给予表扬奖励、经费奖补,充分调动村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二)广泛宣传发动。大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发展庭院经济和路边经济能够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通过算账对比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热情。(三)大力扶持引导。在广泛调研和摸底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产业模式的庭院经济农户进行分类指导,对发展庭院经济成效明显的农户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对有一定经营基础的农户,乡、村积极引导帮助完善思路、健全管理、规范发展、提升效益。对生产经营管理好、技术水平高、经营效益佳的庭院经济农户,在项目、资金、技术、服务上给予重点支持和奖励,促进其发展壮大,建成典型示范户。

  三是创新模式多策推动。该乡按照“乡村引导、农户自愿、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原则,多策并举,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助力富民增收深入开展。(一)自主发展。积极鼓励引导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根据自己的意愿,利用自有的土地,自筹资金,依托自己掌握技术和种植习惯,因地制宜,自主经营发展庭院经济,收益归自己所有。(二)企业带动。通过“公司+农户”模式,依托当地中药材种植经营合作社发展庭院订单种植,订单联结合作社与农户,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农户负责日常管理,收益按照2:8比例进行分配,促进合作社、农户合作共赢。(三)互助代管。无劳动能力或外出务工农户,本人不能在自家庭院发展庭院经济,可通过签订协议,委托四邻或其他第三方经营管理发展庭院经济,共同受益,避免庭院土地闲置浪费。(四)合作共赢。对村庄房前屋后闲置集体土地,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方式,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新路径,公司负责提供艾草、薄荷等中药材种苗和技术服务,并负责中药材订单收购,保证销路畅通;村委负责对村庄宅前屋后闲置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整理,达到种植条件和要求;农户负责种植和日常管理。产生的收益归三方共同所有,按照2:1:7进行分成,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收益,同时为后期日常管理保持村庄干净整洁奠定了基础。目前,依托永秋合作社、安齐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种植艾草、薄荷的有王庄、郝店、罗庄、安店、杨庄等12个村委一宅变四园58处面积30余亩,邱坡、罗庄路边经济11公里32亩,按照每亩收益4000元,累计增收20万元以上。

  下一步,唐河县东王集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注重培育文明乡风,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全力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刘栓伟)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