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豫网

不忘初心新闻人 ——记者节前访伊川县委新闻中心副主任葛高远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编辑

       葛高远,70后。洛阳市伊川县委新闻中心副主任,省作家协会会员。高中毕业北漂三年,靠着手中一支笔采写新闻,20世纪90年代回到老家,先在学校教书,后辗转到镇政府、县委新闻中心工作,迄今已20个春秋。在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上发表新闻作品数千篇。出版有个人新闻作品集5部,散文集2部,是我省新闻战线的一名老兵。荣获“洛阳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为伊川县第四、五、六批拔尖人才。第17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他又将新出版反映伊川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闻集《花开云舒》、一本散文集《风景在窗外》送到了记者的案头……
      纵眼时下职场,很多人干一行,应付一行,厌烦一行,追求奢靡享乐的论调甚嚣尘上。而葛高远却能在基层新闻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耐得住清贫,忍得住寂寞,成为基层新闻事业的“守望者”。记者节前,本报记者王延亭采访了这位来自基层的年轻的老新闻工作者。
      记者:葛主任,看简历,你并不是“科班”出身的新闻工作者,那么你为什么会对新闻写作情有独钟? 
      葛高远:我没有上过高等院校。对新闻的痴迷,完全是一种偶然。小时候先是爱好文学,读唐代李白的《将进酒》,觉得有一种大家的风范和超凡脱俗的洒脱,心中曾涌起一种莫名的冲动,立志长大以后要像李白那样得意即尽欢,斗酒诗百篇,成为一代“文豪”。高考落榜后,才知自己没有完全读懂它的内涵。北漂时阴错阳差干上了新闻工作,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占去了我人生年轮的一半。
      记者:我接触过省内很多的基层新闻工作者,大都是干一段时间就提拔了或是转行了。那么你为什么会对新闻事业如此痴迷呢,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呢?
      葛高远:我想,人生在世,各有其志,各有所爱。以笔抒情,宣传家乡文明建设的新成绩,反映家乡的新面貌,既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新闻是反映每个时期的社会过程,好的新闻作品无疑会留下时代的印迹。在我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所接触到的,确实有着许多怀有高尚品德和美好情操的人,他们散发出来的人格力量和良好品行,最能让人感动了。写稿20多年,无怨无悔,每每想起,感慨万千。人生是一个过程,不同的人会留下不同的足迹,而我只能用文字来记住这段美好的时光。每当看到自己写的新闻稿,自然会想起当时采访和写作的情景。农民耕耘收获的是粮食,粮食要有销路才能体现价值,我的收获是新闻,新闻要予以发表才能体现价值。因此我要感谢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对大家的辛勤劳动,关爱不弃,才使得我的文字在报刊上与广大读者见面;我还要感谢历届县委领导和宣传文化战线的同事们,是他们的鼓励和关爱,才使我有所作为,小有收获。诚然,我清醒地认识到,我在新闻写作还需要继续学习,不断努力。
     记者:你对习近平总书记“2.19”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如何理解的?
     葛高远: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同广大新闻工作者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白无误地宣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习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时刻在我耳旁响起,振聋发聩。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本职工作,使我对学总书记讲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是领会了讲话实质,澄清了对媒体属性的认识,解决了媒体姓“党”姓“行(hang)”的问题,明白了职责使命和工作方向;其次是当好地方新闻舆论的守门员,做好舆情化解员,对内凝心聚力,对外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第三要牢记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作为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的老新闻工作者,习总书记“五个事关”的讲话,事事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这个话不但是说给各级党委政府听的,也是说给新闻舆论工作者听的。从“五个事关”中,既可掂量出新闻舆论工作的分量,也可掂量出党中央对新闻媒体的期待,更可掂量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我个人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在新闻宣传中,要构思之前,文章为谁而写,立意依何而定;落笔之际,导向是否正确,事实是否准确;掩卷之后,效果是好是坏,能量是正是负,都必须仔细考量。唯此,才能真正领悟“五个事关”的内涵所在。
(王延亭)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