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鲁山县梁洼一中举行了首届以“放飞青春,提升自我”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该校长林富生介绍,此次研学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升社会实践能力,锻炼独立自主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孩子自信心,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是该校落实素质教育、落实“双减”政策的创新举措。活动路线是从学校到隶属于梁洼镇的国家级传统古村落鹁鸽吴村,距离20公里,全体师生全部沿山路徒步行进。
上午8点,该校教职员工已经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分别在操场和教室静候学生返校。不多时,送孩子的家长一个个满面春风,把孩子送到指定路口之后,热情的和卡点值班教师打个招呼,然后主动离开。家长的情绪也许是被孩子们感染了,喜悦之情抑制不住写在脸上,表达了对学校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学生们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上带着无比的激动和期待,清澈的眼神里充满探究大自然的渴望。我想此刻,他们一定在想:老师,快点集合队伍吧,快点出发吧!
8点30分, 800多名师生集中在操场上整装待发,各班的横幅和班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学校相关领导讲了注意事项之后,班主任和带队教师清点班级人数。9点整,大家面向国旗唱国歌,然后每个班级喊出自己响亮的口号,队伍就在大家翘首以盼之中出发了。
一路上放眼望去,田间地头山花怒放,虽不是名山大川,却也别有风味。柳枝依依,春鸟争鸣,叫不上名字的各色野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与神采飞扬的学生和穿着花格格裙子的年轻女教师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人在花中走,花在人中游。
翻过山头,来到一段水泥路面,这里摊晒着刚收割的油菜,几个50多岁的汉子用槡叉翻挑着油菜杆。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成熟的油菜骄傲地仰着饱满的尖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油菜角在菜杆上密密麻麻的排列着,经太阳一晒就炸口,这个时候是收获菜籽的最佳时机。对于热爱土地的农民来说,做庄稼活,付出了就想着有收获,哪能叫苦叫累呢?他们挥动槡叉在蓬松的油菜堆上轻轻拍打,圆鼓鼓、黝黑发亮的油菜籽粒急忙忙从晒干了的尖尖角里蹦出来,像顽皮的孩子在阳光下、在土地上滚来滚去。老农用粗糙的手捻着这些用汗水换来的籽粒,脸上露出知足的笑容。
生物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油菜花是靠什么传播的?大家边走边议论,很多学生简单地说那不就是人在土地里撒下种子的吗?老师笑了笑引导:我们看到有时候油菜花周围没有几株植物,而在特别远的地方又出现几株同类的植物,为什么呢?
“这说明油菜花的传播途径并不是只有人工种植传播。”一个学生突然大声说。
“对,油菜花的果实和果皮成熟以后会变得比较坚硬,到一定程度果实会炸裂开,这样就会把种子弹射出去,一般会弹得比较远。这就是自身弹力传播。”
“哦,大自然好神奇呀!”学生发出了大彻大悟般的赞叹。
学生背着装满零食的书包,走了约10公里,速度明显减慢。但是他们相互鼓励,男生帮着瘦弱的女生背书包,旗手在前边摇旗呐喊,鼓舞着同学不要掉队,乡间小路飘荡着青春的呼唤。休息的时候,彼此之间分享着各自带的零食,孩子们品美食,谈见闻,七嘴八舌,暂时忘记了劳累。
11点30分,师生走到了研学目的地。在鹁鸽吴村文化广场大舞台上,村支书刘军旗热情介绍了该村历史发展和人文景观,满怀信心地展望村里产业发展前景。师生又在绕村而过的大浪河畔的凉亭里稍作休息之后,就化整为零,由带队老师领着各小组同学参观游览。
跨河石桥栏杆上,雕刻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桥面上风轮转,一道道彩虹映衬着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其实啊,在教师心窝里,努力的学生永远是最美的彩虹。曲径通幽的连廊和潺潺流水,讲述着这个昔日荒凉偏僻的小村落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发生巨大的变化。古朴典雅的文化广场背河而建,小游园里盛开着红的、白的月季花,与风中轻歌曼舞的翠竹交相生辉。一些游人身穿汉服在鹁鸽崖前纷纷驻足观看,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口辘辘老井坐落在山巅,默默地看着幸福美满的人世间。
炸串和烤香肠飘着诱人的香味,引得孩子们馋涎欲滴,禁不住把衣兜翻了个底朝天。学生不怯生,等待美味的同时还主动和卖家攀谈起来。那摊主是年轻的小夫妻,看样子也很健谈,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回答着孩子们各种各样的问题。那女的快言快语:“好好学习吧,看看你们现在的条件多好,学校还组织你们出来转转,认识大自然。老师们为了你们的学习可费心了!不好好学,可对不起老师,也对不起你们的家长。”吃着自己喜欢的食物,听着来自社会的教诲,学生也是乐在其中。
生态探究小组围着几株蒲公英叽叽喳喳。书本上说,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可是蒲公英的种子到底什么样子呢?这次,他们可算是亲眼目睹。蒲公英的种子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轻,它的种子是颗粒状,未成熟时乳白色,成熟时褐色。种子成熟时,很容易从母体上脱落,被风带走,属于风媒传播。一个男孩子在几株蒲公英上大手一挥,白色的花絮漫天飞舞,女学生不满的埋怨起来,他却俏皮的说:“我这是人力传播,帮助蒲公英播种呢。”
带队教师讲:“蒲公英适应性强,不择土质,草地、路边、山坡随处可见。我们要学习蒲公英精神,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要挑肥拣瘦,如果成不了参天大树,就要学会适应环境,哪怕很卑微,也要尽力让生命开出自己的花朵,为自然界增添一份振奋人心的惊喜。万不可不学无术,做出对社会、对国家毫无意义的事。”
文化研究小组来到吴雪寒烈士纪念堂前,读着烈士生前事迹简介,他们仿佛看到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当年在鲁山建立和发展的重重困难,仿佛看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共地下党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大家深深地感到:和平来之不易,幸福来之不易。没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谈什么中国人民翻身做主?没有无数科学家默默无闻的奉献,没有无数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锐意进取的仁人志士,谈什么发展和壮大?政治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国富民强,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持续不断的努力。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要不断给自己加油!”
我领着我这一组的学生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拉起手风琴,同学们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唱音乐教师写的校歌《明天更辉煌》。阳光晒红了歌者的脸庞,开心的笑脸倒映在水面上,幸福像花儿一样。
七年级苏涵同学说:“老师,你教的歌我们原来不是很理解,只是跟着唱唱。但是现在在这里唱,我们很感动,因为我们突然觉得,我们的国家太伟大了!”
我笑了笑说:“希望大家能够把这种感动带到更大的舞台!”
同学们带着垃圾袋,随手捡起景区垃圾。环境保护志愿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带小红帽穿红妆,大大方方的向外地来旅游的人讲解环保知识。此举,净了环境,美了心灵,受到当地村民交口称赞。
下午3点,各班在广场上集合,清点人数,开启返校之旅。往来途中,当地公安派出所部署警力确保师生交通安全。每走到一个十字路口,藏蓝色的警服为师生筑起一道安全警戒线,他们的矫健的身姿激发了学生的动力,脚磨破了咬牙坚持前行。每一个学生都知道:美丽的校园在等待,校园才是他们该去的地方。
有的家长心疼孩子,开着车在路边等着接孩子,孩子却摆手让他们走开了。教育,让孩子们知道了纪律,明白了自我约束;研学,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强大了他们的内心。以后的路,父母只是一个陪伴者,路再长,孩子们会用自己的脚去丈量。
这不就是这次研学活动的目的吗?
下午6点多回到学校,针对此次研学活动,各班及时召开了研学成果评估会。学生似乎还沉浸在研学游的乐趣中,纷纷举手畅谈自己的感受。
“植物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做一个植物学家,专门研究花,把我们的学校和国家打扮得漂漂亮亮!”
“我原来自感学习还不错,可是到了大自然才发现自己的无知,以后要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好学生,在学校里气老师,在班里好找事,还厌学。但是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没有记恨我,主动给我分享他们带的食物;老师听说我有胃溃疡,赶忙给我普及了养胃常识,不让我喝凉的,把自己带的茶水都给我喝。”这个学生说着说着开始哭。
过了好久,他用衣袖擦干眼泪异常坚定地说:“老师,我向您保证:我以后也努力学,能学多少是多少,坚决不再给您和同学找事。请大家原谅我,也请大家相信我!”
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时候,每一个青春都有梦想飞扬的翅膀。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积蓄力量,然后,满怀希望地看吧:花朵正悄悄盛开,青春的翅膀在与风的碰撞中已经翱翔在理想的天空!(曹中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