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肖惠算
此时是1945年2月,一个紧张的年代。法西斯德国节节溃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近尾声。为了商谈战后德国和欧洲的处理以及对日协同作战问题,美、英、苏三国首脑来到了苏联克罗米亚半岛的疗养胜地雅尔塔。
雅尔塔会议上,衰弱的美国总统
2月3日,雅尔塔附近的萨基机场上,美国接待小组负责人霍顿海军中尉迎来了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机舱门开了,警卫雷利小心翼翼地抱着总统走下飞机,把他放到吉普车上的特殊座位上,此情此景使中尉感到震惊。
众所周知,罗斯福39岁时患了脊髓灰质炎,导致双下肢瘫痪。但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并以辉煌的政绩连任4届美国总统。因此,霍顿中尉震惊的并非总统的残疾,而是另有原因。
中尉发现:罗斯福总统瘦骨嶙峋,脸色发灰;说话声音细弱,神情疲惫不振。总统身边的人如按摩师福克斯、仆人普莱蒂斯曼等也有同感,他们并没看错。会议头几天,罗斯福总统开始尚能聚精会神,随后就渐渐不支,思想分散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甚至注意到他有好几次打瞌睡。“一个生病的老人!”丘吉尔回住处后对他周围的人说。会议第三天,总统刚吃完晚餐,血压突然升高达300/170毫米汞柱,私人医生麦金太尔立刻给予紧急处理。当2月11日会议结束时,罗斯福已形容憔悴,疲惫不堪,以致不能参加黑海舰队乐队当晚专为他举行的音乐会,早早地躺到床上。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私人医生莫朗勋爵这样描述美国总统在雅尔塔给他留下的印象:“在一个医生看来,总统像是一个病势沉重的人”。损害了罗斯福总统身体健康的究竟是什么病呢?
二十五年后,布鲁恩医生透露真相
1970年,曾是白宫会诊医生的布鲁恩博士撰文透露:多年来,罗斯福总统就患有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
动脉硬化是动脉壁在各种危险因子作用下增厚、僵硬失去弹性的统称;高血压病则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高血压病与动脉硬化各有不同的病因,但二者常彼此并存,互相影响。高血压促使动脉硬化的加速加重;动脉硬化则可使血压更高。二者都能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损害,是一对常常结伴而行的杀手。
1944年3月,布鲁恩医生曾为罗斯福总统检查了身体:血压185/105毫米汞拄,而正常值不应超过140/90毫米汞柱;心电图上“T”波深深倒置,这表明心脏已受损害。果然,同年8月15日,总统在游览太平洋途中发生了心肌梗塞,经治疗后病情虽缓解,但11月份测血压,曾连续几天高达260/150毫米汞柱。以这样病弱之躯,在严寒的冬季乘坐军舰从美国穿越大西洋和地中海到马耳他岛,再乘飞机到雅尔塔参加会议,这固然体现了罗斯福总统百折不挠的勇气和献身精神,但无疑也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
胜利前夕,溘然去世
1945年4月12日早上,美国东海岸秀丽的佐治亚州温泉,度假中的罗斯福总统坐在壁炉前看报;房间一角,画家萧玛多福夫人在为总统作画,表妹沙克丽小姐在插花;一切显得宁静、温馨。突然,总统用手按住头部喊道:“我头痛得厉害!”随后头朝前低垂,身体翻过椅子跌倒在地上。布鲁恩医生闻讯后立刻冲进来,一边将总统扶到床上,解开衣服;一边迅速作出诊断:是脑出血!长期硬化而变得脆弱的脑动脉终乎经受不了血压的突然升高而破裂了,血肿压迫了大脑重要的生命中枢,总统很快陷入深昏迷。经积极治疗,仍不能恢复知觉,发病后1小时20分,罗斯福总统溘然去世。他没能最后看到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脑出血、脑梗塞等脑血管病,目前在许多国家都是死亡的前三位原因;而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血管病的最主要病理基础。低盐、低脂膳食,戒除烟酒,增加运动,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按照罗斯福总统的遗愿,葬礼简单朴实。在白宫举行礼拜仪式后,遗体安葬于纽约海德公园。在长青树围簇的蔽荫下,他躺在自己的土地上——一片方形绿草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