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富乡邻 山乡处处气象新
——嵩县大章镇旺坪村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洁净宽敞的水泥路、绿树成荫的公园、平整开阔的广场……走进嵩县大章镇旺坪村,感受到的是无处不在的淳朴民风和田园美景,一幅整洁、文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过去的旺坪村基础设施落后,道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道路两旁堆满了柴草和粪土,又脏又臭;生活垃圾和污水随意乱倒,人们环保意识淡薄,环境问题突出。
毛心伟,39岁,200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6月,嵩县进修学校大专毕业。2010年,担任嵩县腾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2011年10月至今担任旺坪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一定要让家园美起来!”自上任之初,村主任毛心伟喊出了这样的口号。
认真履职履责 凝聚干群力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大章镇旺坪村新班子上任后,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干部怎么干,百姓说了算。围绕破解民主议事难题,大章镇旺坪村“两委”积极实施“两集中一报告”制度,每月5日左右召开村集中议事会,每月10日公开“三务”情况,村级重大事项及时向镇报告。集中议事中做到“四个必须”:村民代表实际到会人数必须达到80%以上,议题必须80%以上的到会人员表决通过,票决结果必须当众统计公布,形成决定必须向全体村民通报,充分让党员群众感受到浓厚民主氛围。
联系群众要广泛,解决困难是关键。根据党员分布状况和群众居住情况,村里实行了党员联户制度,把本村群众每10户左右划分为一个小组,安排一名党员或者群众代表包靠,主要负责民情传递、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参谋建议、事务代办等工作,能办理的事项马上办理,不能办理的传递给党小组组长,组长解决不了的上报到党支部,形成了“群众—党员或群众代表—党小组—党支部”四级联系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村委直接面对村民事务时“想管管不了、想帮帮不上”的问题。
“两学一做”当表率,和谐发展作贡献。大章镇旺坪村党支部以党员积分制为抓手,组织全体党员围绕“服务群众、岗位奉献、推动发展”等内容作出公开承诺,通过量化考核积分,提高党员党性意识和服务意识。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搬到田间地头,切实将“学”与“做”落实到群众中去。
实施精准扶贫 造福父老乡亲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大章镇旺坪村“两委”班子及驻村工作队始终紧盯省、市、县精准扶贫配套政策,整合市、县帮扶领导和帮扶单位等各方资源,将“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坚持扶贫产业培育与基础设施齐抓,环境卫生整治与群众综合素质提升并举,出好精准招,打好组合拳,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章镇旺坪村多次召开会议,对村贫困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村干部到每户了解情况,认真落实省、市、县精准扶贫政策,对不具备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双联单位帮扶、民政救济等方式,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按照相关政策,将贫困户中年老体弱、鳏寡老人人纳入农村低保、农村五保救助范畴。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给予协调资金养殖;同时努力壮大集体经济,坚持把村民增收作为最终目标,切实解决群众难题。
为带动全村致富,村主任毛心伟带动本村群众发展种植中药材柴胡100亩,建立核桃产业基地200余亩,增大群众经济收入。如今,大章镇旺坪村产业初现,村里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安排适合他们的岗位。一贫困户今年69多岁,考虑到他年纪较大,村里安排他做一些轻松的活计。“把土地流转出去,平时还能打打工,一个月挣1000元工资。地不用自己种,收入却比以前还多!”该村民说起村庄的变化,高兴得合不拢嘴。
建设美丽乡村 改善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毛心伟带领村班子一边出谋划策,征求村民们的建议和意见,一边聘请专家进行整体规划。他们先后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建设新农村120余座房屋,现已经建成个别户已经入住。
近年来,大章镇旺坪村在村主任毛心伟的带领下,强基础办实事,构建和谐家园。一步在前,步步在前,创先争优、清洁工程、新农村建设、旺坪村都走在了该镇的前列。2005年——2009年4年内带领广大群众硬化旺坪村村村通道路1.7公里;修建道路路基5.2公里;建设村支部办公大楼一栋,解决了村联委十几年没地方办公的困难;为群众修建防洪大提500余米,改滩造地200余亩;近几年共计硬化组组通道路8.7公里,为群众解决了多年来的走路问题。
经过努力,如今旺坪村变了模样。以前尘土飞扬的土路变成了平整宽阔的水泥路,就连小胡同、小巷也全部硬化了。沿街墙体全部用涂料喷涂一色,墙面上工工整整书写着标语或画着反映新农村建设的宣传画。夜幕降临,村民们会自发地聚集在广场上,伴着柔和的灯光和轻快的音乐高兴地跳广场舞。对于村庄的变化,一村民高兴地说:“俺们村原来路都不好走,要是进个城别提多费劲了。现在水泥路面修上了,比县城还漂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