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文/姜春康
根据工商总局2016年网络交易商品质量专项抽检结果统计发现,有效送检样品为497批次,不合格的172批次,其中,天猫商城不合格产品数为38件,居榜单前列,淘宝不合格商品为19件。(10月11日《京华时报》)
疯狂的“双十一”来临之际,国家工商总局的抽检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很多问题,既更如火如荼的电商打一棒子,也给摩拳擦掌预备狂购的达人们以警示,不要一味盯着“数量”而忽视了最关键的“质量”。不过不难看出的是本次抽检有些“范指”,公布的数据有些笼统,标准也不够详实,容易让不少消费者大一统地得出“谁谁谁”的产品不行的结论。
网购商品抽检,亟需细化深究,不可走马观花。首先对消费者来说,他们不仅关心的是谁家的产品合格率高一些,更想知道谁家的哪个产品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换言之,合格率对消费者很重要,但细化的标准和结果更容易让消费直观地去“排斥劣币”。数据显示,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16年对淘宝、天猫、易迅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当当网等主要电商平台的503批次产品抽检结果显示,4批次商品为“三无”产品,2批次商品经生产厂家确定为假冒商品,有效送检样品为497批次,总体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34.6%,其中内在质量不合格的约占93%,仅标志和说明不合格的约占7%。可以看出,这样的“笼统”结果很容易让消费者感觉到“不合格商品产品”很多,但具体到核心问题,却只是蜻蜓点水般指一下,这样的结果很容易使得本次的抽检仅仅成为一次抽样,而难以形成持久的警示。
其次,本次抽检商品涉及电风扇、电磁炉、电热水壶、手机、电源适配器、插头插座、转换器、行车记录仪、儿童玩具、家用纸制品、成人服装、内衣、运动鞋、箱包、卫生巾、儿童安全座椅等日常消费品,内容多且杂。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细化起来的标准才更有针对性和“杀伤力”。比如虽然结果显示“仅标志和说明不合格的约占7%”,这样的纯数据结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细化深究,点名责任主体,指出他们的“标志说明”究竟如何不合格,同时对不同的产品的“不合格”给予区别比较而不是泛泛而谈,就像一个儿童玩具不符合安全标准显然比一件衣服的外观不合格更有危害。只有更加细化更加明确的抽检结果,才更有利于消费者的进一步甄别。
总而言之,抽检固然重要,大数据也很有说服力,但更重要的是抽检时能够“各个击破”而不是大一统地给出结论。否则很容易导致电商们之间利用“数据仗”攻击,同时消费者们也只能根据“不合格率”而不是具体产品质量进行筛选。当然,我们双手赞成国家工商总局的做法,他们对于此次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商品,已责成相关省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严格依法查处。但值得深思的是,网购商品抽检不该陷入“随意”的泥淖,而亟需常态化,也需细化,更需深究。具体到产品的抽检,远比几个大数据更容易促进电商行业发展,更容易让消费者安心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