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豫网

我就是想为乡亲们干点事儿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贺超

       ——记河南省委宣传部驻上蔡县邵店镇高李村第一书记李佩阳
     ◎记者 贺超
      一年半前,有村民观望质疑:“这个省城来的干部,还是个女娃,能吃得了这个苦吗?”
      如今,还是这些村民,由衷地感慨:“原以为一个丫头片子干不成啥事,就是来镀镀金,没想到李书记把高李村当成自己的家,一心一意的为俺们办了这么多好事、实事!”
 
      赢民心 成为自家人
      2017年11月7日,肩负着组织的嘱托和期望,李佩阳从郑州来到国家级贫困村、艾滋病重点帮扶村上蔡县高李村。
      尽管来时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简陋条件、饮食习惯等困难接踵而来,让她一时难以适应。但最让她顾虑的,倒不是艰苦的环境,而是能否把扶贫工作做好。她想起总书记说过:“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既然来了,就要为乡亲们干点事儿。”这个坚毅的姑娘暗下了决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交流,就没有信任。刚到高李,她就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一次次田间地头拉家常,拉近了距离,一趟趟入户走访问冷暖,问开了心扉,同时也把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到各家各户。她很快就有了本明白账:全村1028户4760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234人,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占比高达82%,艾滋病患者家庭150户190人。
      在走访一户五保贫困户宋大爷的时候,李佩阳哭了,她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家徒四壁,她难以想象住在四面透风的房子里,他们怎么生活。每走访一户贫困户,李佩阳心中的责任就重一分。
      “在高李村工作期间,要解决咱的行路难,发展咱的产业,改善咱的村容村貌……”在到村后的第一次党员、群众大会上,李佩阳作出郑重承诺。“你说的是不是真的哟!别是下来晃两年拍拍屁股走人了!”一些村民提出了质疑。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为了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李佩阳决定从老百姓最关切的修路为切入点。她安排村干部抓紧时间对路段进行测量,过去两个礼拜,村干部愣是没有动静。她就带着村干部拿着测量尺一步一步测量,一口气走完了整整十多公里的路。回到村委后已经七点多了,简单吃点儿饭,又赶紧画出了修路草图。第二天就去相关部门争取资金,他们看到她准备的这些资料,由衷地说,你们工作这么扎实,准备的这么充分,不给你们修都不行啊!很快1.6公里的路开始动工硬化,紧接着还安装太阳能路灯93盏,配备垃圾桶68个。量路以后,李佩阳明显感觉到,大家对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她觉得第一次走进了乡亲们的心里,有些了解情况的群众说,别看这妮子文文弱弱的,这干起工作来可有一股男孩子气儿。乡亲们不再把她当外人,说话大家愿意听了,安排的事也有人愿意干了。
      转民风 提振精气神
      到高李村后,李佩阳就一直在思考:生活越来越好了,为啥老百姓身上没有精气神?想来想去,一方面,部分群众长期躺在国家的摇篮里,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等靠要”思想严重;另一方面,艾滋病群众普遍有一种消极自卑、自暴自弃的悲观心理。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繁荣,农村更需要提升乡风文明,改善精神风貌,只有营造美好和谐的氛围,让老百姓更多的感受党的温暖,才能积极向上,团结进取。但意识形态的东西绝非一朝一夕形成,也不会马上就能改变,好的民风、乡风、家风都需要潜移默化,久久为功,这可是牵涉到人心的大工作呀。”李佩阳在一篇工作日志中这么写到。
      为了加强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拔掉群众思想上的“穷根”,把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引导群众树立发展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干劲和决心,李佩阳充分发挥单位的行业优势,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的支持,采取了一系列惠及全村老百姓的措施:教师节、重阳节,开展爱心助学支教、关爱留守儿童、拍摄最美老人等活动,让群众感受阳光温暖;国家扶贫日、艾滋病日,义诊送药、普及健康知识,消除对艾滋病的误解与偏见;帮助村里组建鼓号队、腰鼓队,送戏曲进家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举办首届“扬正气 树新风”模范表彰大会,使村民学有标杆;组织撰写144字村规民约,刻在村头大石头上,送进小学课堂,作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用孩子教育父母,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协调市残联为村内残疾人送来轮椅、拐杖,小康路上不落下任何一个群体;春节前家家户户收到带着温度的牛奶、传递正能量的红色教育台历,党的温暖绽放在乡亲们的笑脸上……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今,乡亲们的精神面貌明显转变:拿着扶贫款打牌赌博的少了,积极要求发展致富的多了;靠着艾滋病人身份混吃混喝的少了,希望改变自身现状的多了;焕然一新的文化广场,是现在乡亲们最愿意来的地方,一位大姐还在李佩阳的鼓励下把村里姐妹们跳的广场舞拍成抖音,圈粉数万,成了网红。
      助民富   开出致富花
      高李要发展,产业需提劲。让李佩阳没想到的是干事的热情连连被泼冷水。想方设法找朋友,托关系,一心为村里引进好的项目,可往往是谈的有点儿眉目了,一听是艾滋病村,就不再有下文了。还有村里一些群众到外面打工,被贴上艾滋病村的标签,处处碰壁,只能回到村里。
      与其看人脸色,等人来扶,不如让高李村自身富起来、强起来。李佩阳和村干部们商量,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示范引领,树立脱贫致富典型;另一方面,壮大集体,依托产业兴村富民。贫困户老刘,腿部有残疾,儿子去世以后,儿媳也弃家出走,他既要看护90岁的老母亲,还要抚养年仅6岁的小孙子。他觉得生活没一点希望,天天牢骚满腹,破罐子破摔。李佩阳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打起了“小九九”:要是把他扶起来了,就可以以一带十甚至以一带百。于是就三天两头去他家做思想工作,耐心给他讲政策、讲形势,帮助他想办法、找门路。
      “说实话,李书记开始来我家,我是有抵触情绪的,可后来看她是真心的帮助我,我得争气啊,真是感谢她。”老刘通过小额贷款搞起了大棚蘑菇种植,第一年就增收5000余元。在他的带动下,又有十多个贫困户相继通过自己的努力增收脱贫,群众们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必须要有村里自己的产业。”李佩阳想。经过调研,了解到村里有种菜的传统,但因为资金有限,只能小规模露天种植,根本没啥收益。她积极争取到单位支持100万元,建设了7座占地35亩的高标准蔬菜大棚,由村里专业种植合作社承包,带领群众共同发展,预计每个大棚每年最低收益4万元。黄瓜3月份上市后供不应求,外地市和周边的商超慕名前来采购,一天的出货量有1万多斤,每天都有十几名村民到大棚务工,每人每天工资60元。
      在了解到村内的独有经济作物小黄姜因为销路不畅、保鲜困难,经常是丰产不丰收,挫伤了群众种植积极性,李佩阳通过朋友圈和电商平台做宣传,两天不到,就销售了2吨。又积极联系朋友同事做推广,吸引多家企业来高李村考察,和封丘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供货关系,和郑州市馥禧艾灸公司签订了3年收购协议,最大程度降低农户风险。同时发挥行业优势开展文化扶贫,争取400万元电影专资,建成了河南省第一家镇级奥斯卡影院,部分收益归村集体经济。“北京能看啥,俺也能看啥,在俺们家门口就能看到!”群众们很是欢迎。
      “今年要延伸高李小黄姜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扩大群众增收渠道。”李佩阳已经在谋划新的发展计划。
 
      强队伍 拧成一股绳
      高李村曾被评为全镇唯一的党建后进村,在参加全县整顿推进会上,李佩阳无地自容,她觉得太丢人了,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甩掉这个帽子。
      村“两委”软弱涣散,就把班子的规矩立起来,制定值班坐班、周二例会等制度,明确分工,压实责任,遇事一起商量,说了能算,定了就办,通过“三会一课”,经常性的组织干部、党员学习总书记讲话、学党规党纪,在学习中讨论,在讨论中提高,增强大家的政治意识。党员党性观念不强、先锋意识不浓,就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行“党员活动日”,集中对全体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按照六面红旗创建的内容给党员划分责任,每人都有自己的一摊儿活儿,让他们积极参与村内事务。党组织力量老化,就在致富能手、退伍士兵中积极培养后备力量。去年底种植能手李国松被吸纳为预备党员,他在党员大会上发言:“能加入党组织,我觉得很光荣,我一个人发展还不行,以后,我要帮助乡亲们一起发展!”
      如今,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村“两委”从原来的2个人发展到8个人,从过一天算一天,到积极谋划工作,主动在脱贫攻坚战斗中打头阵、当先锋;党员们从最初开个会满腹怨言,到主动地参加党组织生活,为村内事务出谋划策。支部提高了凝聚力、战斗力,党员队伍的作用也明显增强,党建工作多次受到镇里表扬,还被授予脱贫攻坚进步奖。
      700多个日夜里,李佩阳把高李村当作自己的家,每看到一点村里的变化,每看到老百姓质朴的笑容,就觉得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值了,她暗暗为自己加油鼓劲,在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想要为高李村做的更多一些,更好一些。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