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的小城,最有名的小吃是沙子饼,而老广场胖嫂卖的饼子是最好吃的饼子。
那个时候,城内卖饼子的店少,数老广场饼子店的生意最好。每日,晨起至夜深,这里人声鼎沸、喧嚣不息。谈情的、逛街的、办事的、回家的,必由那里经过。而老广场的饼子店呢,也讨了这个巧,加上做生意多了一份诚意,所以,也生存了几十年。
胖嫂的饼子店不大,店的名字忘了,就她和丈夫俩人。早上卖小吃早点,下午卖沙子饼。三两张桌子,可供行人歇息,也方便人们叫上几个饼子、喝上一杯热豆浆。在进门口桌子上的大簸箕中,除了沙子饼,还另摆放有两种饼:一种是圆的肉饼,肉的分量足,卖多少钱一个已不记得了;一种是三角饼,里边搁葱花、花椒与少许肉粒,锅入油,将饼两面翻炸片刻,略微香脆,便将整张大圆饼子摊在案板上,用刀一一切开,形如三角,重重叠叠的,煞是诱人。早上、中午时分,饼子店门前还会排起长队,等到师傅将一锅饼子端出来,顿时香气扑鼻,到现在,我还没有吃过比老广场胖嫂的饼更好吃的饼子。
其实,这种沙子饼在晋南中条山一带很盛行,每逢春夏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做沙子饼,沙子饼我们这里俗称冷锅饼,它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在烧锅上放一层细细的沙子,加热后再去放饼子。我和胖嫂有亲,小时候常到她家里去,所以见过胖嫂怎样做沙子饼。胖嫂去粮店买来细面粉,然后去食品店买点老糕,用温水和面加上老糕再放点糖精,和面既要用力拌匀,又不能和得太壮,和好面便连同面盆一起放进棉被里捂。那时一般人家也就和个二三斤面,放在脸盆里。第二天早晨掀开棉被,啊,半脸盆的面涨成满盆了,拿出来,放少许碱中和一下,这样做出来的饼不但没有酸味而且也香。
烙沙子饼不宜用煤球炉,煤球炉不但火头小,而且火势范围也小,烙出的团圆饼容易夹生。须用大锅上灶烙。那时不管是城里居民还是乡村农民,家家都有一口灶。烙沙子饼时,照例是胖嫂站锅,她老实的丈夫烧锅。胖嫂先在锅底抹上一点菜油,然后把发好的面倒进锅里,不断叮嘱丈夫:“注意火头,火不能大,火大了,外焦内生的;也不能小,火小了,外不熟内里也不熟。”丈夫应着:“晓得啊,一点一点添草呢。”那时候我和胖嫂的孩子一样小,根本不屑于观察这些制作工艺,只是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锅,盼望着想念已久的沙子饼早点出锅。
随着饼香冲出锅在家中开始弥漫,沙子饼终于出锅了。它像两只扣在一起的小锅,中间凸起边缘薄,表面橙黄橙黄,上面一粒粒芝麻像天上的繁星。我们围上去用手抢着捏上面的芝麻吃,胖嫂见了一边嗔怪我们,一边赶紧分沙子饼。
圆圆的沙子饼从中间切开,切开,再切开,直至切成一块块三角形。油香面香芝麻香混在一起,我们一点点咬,那个酥脆、松软、柔韧、糯甜的味儿真让人馋涎欲滴。胖嫂站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眼角里充满着幸福的温情。后来,胖嫂就凭着这手艺开了饼子店。
时过境迁,现在胖嫂年事己高,再也不做卖沙子饼的小生意了,大街上,各式饼子品种繁多,人们对美味可口的三角饼、糖饼、软饼都吃不过来,谁还有兴趣去专吃沙子饼?只是有时见些小摊贩还做一些沙子饼应应时节,然而远没有胖嫂做的沙子饼好,更难以吃出那种温情幸福的滋味。(李兰弟)
【随笔】家乡做大饼的情结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李兰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