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乡下的娘们儿的生活重心除了围着锅台转,就是侍候好家里的男人和娃儿,再就是喂好猪牛羊,然后还要下地干活。总之每天不到上床睡觉时,都闲不下来。
那时候,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天,乡下娘们儿通常都是刚解下围裙,马上就去摸针线活。难得几个娘们儿一起闲聊会,手里都还是忙不停,不是织着毛衣,就是纳着鞋底,那个比戒指宽许多的顶针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陀螺在指尖的纱线下滴溜溜乱转,一根绣花针偶尔在发间撩一下,好像真的能让针尖变得锋利许多。偶尔,乡下的娘们儿也会说些荤段子,那些老娘们儿听了,就会放肆地大声笑起来,跟着再接上几句,扯扯哪家的男人的风流事。年轻的娘们儿则有些不好意思,多是红着脸,低头装作在针线盒里找东西,许久,还会对着一棵树,或者一只下蛋鸡,偷偷地笑着。
如今,那些乡下的娘们儿可是大变样了。咱先从头上看吧,烫个时髦的大波浪,再染个棕或栗的颜色,洋气得很。你再看身上穿的,连衣裙,高跟鞋……和城里人几乎没有区别。到了傍晚时分,村里的小卖部门口就会准时响起熟悉的旋律:“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几个年轻的娘们儿在前面领头跳起来,后面一帮老娘们儿也跟着比划着,尽管她们动作看着不是很协调,常常逗得在小卖部里闲扯的爷们儿哈哈大笑,但她们仍然欢实地扭动着,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闲暇时光,还能看到那些娘们儿三五成群地在村口新修的水泥路上散步。她们边走边聊,不过现在多半换成是年轻的娘们儿主持大局了。因为年轻的娘们儿能说些新潮的段子,总能逗得那群老娘们儿哈哈大笑。欢快的笑声能顺着门前的水泥路,飞出村外很远,很远。
前几天,我在亲友群里看到一个小视频,点开一看,原来是好几女人,身上均披着红色的被单子,头上戴着草帽,草帽也被红布裹着,只听她们嘴里咿咿呀呀地唱着豫剧“穆桂英挂帅”的选段: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
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
头戴金冠压双鬓
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
帅字旗飘如云
斗大的穆字震乾坤……
乍一看,我还以为真的是豫剧团的演出,细看之下,才发现背景就是小卖部门口的那片空地,只是多了一张八仙桌和几把椅子。原来是村里的那些娘们儿制作的抖音啊!亲友们看了她们的装扮,都忍不住哈哈大笑。你还别说,那一招一式,还真的像模像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