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豫网

长歌翘楚竞风流——解读《张九来选集》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徐克林

        日前,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曲艺团国家一级编剧、著名曲艺作家张九来先生的鸿篇巨制《张九来选集》,由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该《选集》共10卷,每卷都在400至500页,除5卷曲艺作品外,还有长篇说唱《海瑞外传》《王小岳传》《诗歌》《戏剧》《艺文艺论》各1卷。洋洋洒洒,数百万言,大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势。
        记者有幸获得张先生赠送《选集》1套,拜读之后,倾慕、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虽孤陋寡闻,对全国曲坛的情状尙略知一二。故斗胆妄言:放眼中国曲坛的曲艺作家们,无人能出其右者!”
        激情挥洒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文艺工作者谆谆教诲: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统览张先生的《选集》,给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他明显做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他把曲艺作品当作能在舞台上演唱的文章、诗歌进行创作实践,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非凡的社会效应。仅《曲艺卷一》108篇作品,全部获得200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优秀文学艺术成果奖,就是令人十分信服的例证。
         张先生作为一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员曲艺作家,始终把讴歌共产党、讴歌我们伟大的祖国当成天然的使命,以此作为他创作实践的主旋律,真是难能可贵。翻开《选集》,我发现此类曲词作品卷卷皆有,占了很大比重。例如:河南坠子《领袖泪》《悼念周总理》《世纪伟人颂》《毛泽东三章》《英明决策》等,都是歌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丰功伟绩的。 《将军兰》《将军拜娘》《将军住店》等,是歌颂许世友、王树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出生入死、爱国爱民、不忘初心、高风亮节的。必须特别指出:认真拜读这些作品后,你会发现张先生并非简单地为领袖和他的战友们贴标签,滥用溢美之词,而是满怀深厚的情感,通过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细节、行动、语言,塑造有思想、有感情、有血有肉、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形象,让人过目难忘,入耳刻骨铭心。难怪河南的不少民间艺人都称张先生是写领袖和伟人的“神笔妙手”,我看并非过誉!
         《选集》中更多的是讴歌我国历史上曾涌现出的民族英雄、侠义豪杰、风流才子、仁人志士的曲目。诸如河南坠子《岳母刺字》《风波亭》《苏武牧羊》《正气歌》《英雄末路》《江阴忠烈》,河洛大鼓《负帝投海》等,是歌颂民族英雄岳飞、苏武、文天祥、戚继光、阎应元、陆秀夫的名段。河南坠子《杨宗保点兵》《烧火丫头杨排风》写的是杨家将的故事;山东快书《包公巧断》、中篇说唱《淳安令》是老百姓最喜爱的清官包拯、海瑞的传说。这些曲目一经搬上舞台演出,便获得有关专家和广大观众异口同声的赞誉。有的荣获了中国曲艺“牡丹奖”,有的获得了国家舞台艺术基金,有的在省级以上的曲艺大赛中获得各种奖项。
           当然,在《选集》中篇幅最多的还是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曲目繁多,比比皆是,故不再一一列举。无论改革开放、神州飞天、高铁修建、公路立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反腐倡廉、扫黑除恶等国家的重大行动,《选集》中都有曲目通过具体人物、生动故事、诗化语言进行反映。特别是河南历年来涌现出来的英模人物、道德楷模、乃至农民工见义勇为的典范,诸如焦裕禄、史来贺、吴金印、吉三富、常香玉以及《感天孝子》谢延信、《黄久生报恩》等,不胜枚举。《选集》中既有焦裕禄领导兰考人战天斗地的伟大壮举,杨贵同志领导林州人民修红旗渠的丰功伟绩;又有郑州巨变、开封惊艳、洛阳形胜、安阳殷墟文化、军民鱼水情深、乡村振兴、河南人文历史……人称诗圣杜甫的诗为“史诗”,我以为把张先生的曲作称作“史曲”,似乎也恰如其分。
        《选集》中有一卷《海瑞外传》,属长篇说唱,在中国曲坛较为罕见,实乃张先生的扛鼎力作。他一向被人尊称为创作鼓曲,唱曲小段儿的“快抢神手”,其实他原来是从事长篇大书创作的。《选集》内另有中、长篇说唱《双雄会》《风流银枪将》《淳安令》,立意脱俗,内涵深刻,故事精彩,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颇具大手笔风范。《双雄会》由获得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的刘宗琴首演,并由黄河音像社出版,在广大观众中影响很大。作品一直流传至今,《风流银枪将》是专门为河南艺术学院副教授党志刚和杨玉梅夫妇创作的。《淳安令》是张老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创作的,曾在《河南农民报》连载,在民间曲艺艺人中传唱。
            细读《选集》,卷卷精彩,篇篇感人,字里行间流淌着他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的情结,给了读者和观众满满的正能量。
         全心求索为人民
         从《选集》中不难看出更多的曲目内容是讴歌生活在社会基层的人民群众。这些曲目为老百姓树碑立传,被张老师的生花妙笔描述的小巧玲珑,燦若繁星,五彩斑斓,耀人眼目。
我反复检索《选集》中关于“三农”的曲目,发现为数众多。特别是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为选题的曲目,无论是鼓曲唱曲、山东快书、数来宝、故事、小品、相声等各种曲艺形式,都被张先生把故事中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真实可信,名副其实的是讲好了“中国故事”。诸如戏曲小品《和谐梦》、歌曲串烧《我也是新郑人》、河洛大鼓《婆媳俩》等,都是张先生应邀到新郑市的新农村体验生活后,有感而作。这些节目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后,深受广大干群欢迎。
       中牟县是张先生的故乡。该县白沙镇的振兴乡镇建设成就突出,同时还特别重视群众文化建设。张先生主动连续三年到那里体验生活,发现素材,创作出30多个曲艺节目,由镇政府的公务员和当地村民演出,几乎全部获得了郑州市的“五个一”工程奖。镇党委为了答谢张先生对白沙镇文化建设的满腔热情,把他为白沙创作的30多个节目交由清华同方出版社结集出版。而他干脆在白沙镇域内买了一套房子安家了。
          2015年6月1日,张先生的老朋友张天祥带着他的朋友赵水义登门拜访。赵当过解放军战士,复员后务农。前些年因卖血为父治病,结果父病未愈身死,夫妻双双染上艾滋病,妻子也不幸亡故。赵靠吹唢呐谋生,逐渐有了些微收入,便不忘赞助艾滋病孤儿学费(赵所处的村子是有名的艾滋病村),逐渐成为尉氏县的名人。赵特别热爱曲剧,受到时任省委书记郭庚茂的关注,成立了开封市民营爱心曲剧团。赵水义请张先生帮忙创作一个现代戏。张先生被赵的事迹深深感动,就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张天祥直率地说:“赵水义可是没有钱,你老哥写剧本可是得不到稿费。”张先生更直率地说:“您要是给稿费,我就不写了。”谁知天不遂人愿,他当天晚上患急性肾囊肿、肾结石住院了。他是个急性子,既然答应了的事,拼命也得去完成。他边治病边忍疼敲击电脑键盘,硬是坚持以赵水义为生活原型,编创出剧中主人公身患艾滋病,受到党和政府无微不至地关怀,立志带领全村群众,以画梅花卖画儿创业,发愤图强,最终赢得爱情的喜剧情节,创作出一部大型现代曲剧《红梅村》。在6月11日就打电话通知赵水义和有关人员到他家里来“通”剧本了。听着他读剧本,感动得所有在场的人都不由自主地留下了热泪,异口同声地夸赞剧本写得太感人了。有了剧本,赵却没钱出高价请导演。老朋友张天祥再次出面“缠”住张先生,非要他当导演,还声称自己和另一位业余演员孟丽霞可以辅佐他充当副导演。就这样把年过7旬的张先生硬生生“逼”到了尉氏县郭辛庄村,和一帮子农民演员“混”在一起,排练起现代戏了。农民演员按照他们的习惯从来不喊张先生导演,有的喊他“伯”,有的叫他“叔”,还有直呼他为“爹”的。他看到赵为了排演《红梅村》,已经债台高筑,就主动让自己的夫人张艳玲拿出价值约7000多元的布匹,给演员们做演出服装。他自己四到郭辛庄,住在农户家里,每次一住就是六、七天。后来,他索性让老伴儿和她的女友也加入到排练的行列。他夜以继日地为演员执导排练,劳累过度,回到郑州,整整住了一个月医院。《红梅村》在世界艾滋病日到一个艾滋病村首演,适逢气温骤降,寒风刺骨,雪花弥漫,人们坐在露天广场上观看演出,被剧情所感动,竞极少有人中途退场,很多人不禁泪流满面。《红梅村》最终获得开封市剧本创作一等奖。
       《选集》中的快书小段儿《求医》,说的是农民工李元吉因牙疼去医院就医遇到医生互相推诿的故事;《局长的饭局》说的是一位饭店女服务员无意中嘲讽、戏谑了齐局长的故事:相声《请融天路》讲述的是修建高速铁路工人家属的感人故事;小品《书屋趣话》是写一位农家大嫂想当农村书屋管理员的故事;数来宝《天使情》赞扬的是医院护士在抗击非典中不顾安危、照顾患者的故事……他能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而提炼生活,生动的表达生活,把小人物、小事件变成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大主题、大意境,独具新时代特色,真个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可谓匠心独到,一帜独树。
          《选集》中还有为数众多适合少年儿童演唱的曲目,如珠似玉,熠熠生辉,令人爱不释手。张先生享誉曲坛多年,心中自然明白:中国社会主义曲艺事业的希望关键在于培养少儿曲艺人才。因此,他对创作少儿曲艺作品格外热情认真。我详查细算,发现《选集》中共入选36篇少儿曲目,却获得了50多个省级以上的奖项,应该毫不夸张地说;这在中国曲坛上是一大奇迹!他为爱华曲艺班小学员创作的河南坠子《夸家乡》、快板剧《龟兔赛跑》,在2000年8月首届全国“蒲公英杯”大赛中双双荣获创作金奖;接着又在第二届河南省“蒲公英杯”大赛中双双荣获创作特等奖;河南省人民政府为此特地为他记功一次。2001年7月1日,河南坠子《夸家乡》到中南海怀仁堂为顾家领导人演出,中宣部、文化部为他颁发了的荣誉证书。他以郑州市干休所老革命军人张利修为生活原型,创作的数来宝《兵爷爷的故事》,由省少儿艺术团的学员先后在全国和省级大赛中参赛,3次获得大奖……一言以蔽之,凡是他创作的少儿曲目,参赛必获奖,重复参赛必重复获奖,可见其功力之深厚,用心之良苦,创作技巧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灵魂洁净品自高
         河南省原曲协主席、省曲艺团团长赵铮在《选集》的 “序”中写道:“九来几十年如一日在曲艺园地默默耕耘,刻苦奉献,用他的作品营养了几代名演员,好演员。‘出书出人走正路’,贯穿了他整个创作实践的始终。”赵铮先生一语中的,对张先生的评价可谓公允。她在自己的《河南坠子艺术》一书中就结集了张先生的6篇作品,几乎占了全书内容的3分之一。曾任河南省演艺集团副总、曲艺团团长的陈涛,在他还是团里的山东快是演员时,张老师曾为他“量身打造”过《卖书赔子》《五彩素外传》等进10多个快书段子。他几乎是一字不移的把这些段子搬到舞台上表演,每每赢得有关专家的好评和观众的热烈欢迎。至于省曲艺团的第四任团长王小岳更是演唱着张先生为他精心创作的河南坠子《风波亭》《清廉石》、河洛大鼓《红歌星》《黄河鲤鱼跳龙门》《战鼓催征》、小品《神奇的灭鼠灵》《刘罗锅相亲》《如此英雄》等精品之作,和张先生一起双双获得了“获奖专业户”的美誉。还有第五任团长、全国著名笑星范军也演唱过张老师为他创作的河南坠子《感天孝子》、《马街书会礼赞》,他正是凭着演唱曲艺联唱《一诺千金》而成为河南形象大使的。必须强调:张先生长期在文艺表演团体和演员生活在一起,谙熟舞台表演,深知为演员写“戏”的要领。当然他更知道首要的是把握作品的内容必须弘扬新时代的主旋律,“因人设戏”,才能使演员最擅长的演唱技巧得以充分发挥。他于1978年根据郑州市在紫荆山公园举办的大型灯盏活动,进行艺术加工升华,创作了河南坠子《姑嫂观灯》(节目手稿遗失,故没有录入《选集》),由团内的中年演员李小娟和青年演员魏启红对唱。因该节目中“贯口”多,生活气息浓厚,语言生动活泼,再加上赵铮先生设计的唱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被两位演员演绎的清新流畅,令人拍手叫绝。节目先后由省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播后,又被“对台”广播在较长时期内反复播出数十次。
         他对专业演员如此,对民间艺人和业余作者更是如此。中牟县民间艺人高秀菊找到他说:“我在农村演出,人们经常让我唱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故事,可是我找不到这样的唱词,请老师给我写个关于毛主席的段子,中不?”张先生翻阅有关史料,很快就创作出了河南坠子《毛泽东三章》。巩义市民间艺人李雪芬请他写一个能够参加比赛的段子,张先生就为她创作了河洛大鼓《认爹》,使她在首届河南曲艺节上获得了唱曲一等奖。社旗县的一位高中老教师杨长先,退休后酷爱曲艺创作,在一次作品研讨会上和张先生相识后,时常把自己的作品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张先生,向其请教。张先生无论多么繁忙,总是先放下自己的写作,忙着给他看稿子,打电话向他提出修改意见,甚至亲笔替他修改。
         张先生随省曲协采风团到永城深入生活,在曲艺作家和当地演员交流会上说:“曲艺作者在进行创作之前,必须认真思考;一、你将要叙述的故事,是否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弘扬了主旋律;二、切记咱是在为演员创作演出脚本,如果你写的作品演员不能演唱或者唱了也无好的演出效果,那还不如不写;三、咱创作作品是通过演员的演出才能呈献给观众。因此,观众才是咱们的首要着眼点。为观众写戏,就是服务人民.”他说的简洁而朴实,赢得与会者热烈的掌声。
         张先生免费为演员创作优秀的曲目繁多,不胜枚举。很多演员功成名就了,他却像蚯蚓一样,仍然在地下默默无闻的耕耘着。他说:“我喜欢让演员站在我的肩膀上放歌,因为这是我这个草根作者的天然使命。演员在舞台上为观众送欢乐,我在台下为他们鼓掌,同样也享受着欢乐呀。”不管是专业或业余演员,只要说到他,无不有口皆碑地说:“他老人家真是德高望重,德艺双馨呀!”
        呕心沥血铸曲魂
        《选集》10卷,每卷均有前言、后记,大都由作者亲笔所写,全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如果读者工作繁忙,我建议您不妨首先翻阅一下这些前言、后记。正如赵铮先生在《曲艺卷一》的“序”中所写:“我和九来由曲艺结缘,从相识到相知已经三十多年了。九来为人有几分质朴,几分憨厚,几分倔强,甚至几分木讷,但他却有十分的刻苦勤奋,十分的执著追求,十分的温良谦恭。他不“懂”吃,不“懂”穿,不“懂”享乐,不擅辞令,不擅社交,只知道苦读、写作。他迭遭厄运,坎坷艰辛,半生清贫,但他从不气馁。不论在什么境况下,书和笔始终伴随着他。用他自己的话说:‘宁可三天不吃饭,不可一日不读书。’有人说:‘苦难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那他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富翁”了。他生活底蕴丰厚,再加上他博览群书,笔耕不辍,自然有高深的学识水平和专业理论修养。”省曲艺团原副团长王开端则写道:“我发现他真的有一种使命感,好像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创作曲艺节目的。为曲艺创作而生,为曲艺创作而活着。他写作成瘾,几乎到了如同常人呼吸一般——一刻也不能止息!他热爱黄河,更热爱黄河儿女、中原父老。黄河的波涛夜夜在他梦中流淌,那是他创作的源泉。”他在《曲艺卷三》的“小书帽”中写道:“1998年,我从柘城县募集赞助款13万元,创作大型现代曲艺剧《黑老吉》,荣获第七届河南省戏剧大赛12项大奖。2006年,我因给永煤集团创作小品结缘,促成其与河南省曲艺团“联姻”,为曲艺团筹集到赞助资金30万元,帮助曲艺团度过难关。2010年,我到中牟县白沙镇深入生活,创作出一台曲艺节目,由省曲艺团到当地农村演出,受到农民观众好评……”
         当省文联决定要出河南曲艺《文苑英华》一书时,时任曲协秘书长的庆遂曾因曲协没有经费,就拿了一叠信封和全省曲艺作者的通讯录交给了张老师,让他从征稿、审稿、改稿、筹集出书资金,全权负责。张老师那时还没有退休,既要完成团里交给他的创作任务,又要尽义务完成繁重的出书工作,还要自己掏钱去拉赞助。经过艰辛努力,《文苑英华》终于成书出版了,署名顾问、编委、主编、副主编的均在张老师之前,他是最后一名。庆遂曾秘书长说:“九来就是一头拉车的老黄牛!”
         张老师曾经多次应邀为中国曲协原主席刘兰芳创作关于中国母亲、全国道德模范、见义勇为英雄的评书。刘兰芳总是破例付给他相对较高的稿酬,额外还有礼品相赠,甚至还让老公王印权专程陪同他到辽宁岫岩去观光旅游。张老师说:“士为知己者死。受此礼遇,即便为曲艺创作拼到最后一口气,也死而无悔!”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仅就《选集》曲目的数量之多而言,堪称全国第一;他荣获那么多奖项,除了在首届河南曲艺节和首届河南鼓曲唱曲大赛上当过评委外,再也没有到过比赛现场,也就是说:他不是靠人为的炒作、关系的作用、金钱的腐蚀而获奖的。他获得的奖项含金量之高,当数全国第一;他为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创作过曲艺节目,如果加上他写的诗歌,名副其实是写遍了全国,无愧全国第一;他除了为专业和业余演员创作节目外,据不完全统计,有40多位国家一级演员、表演艺术家演唱过他创作的曲目,影响之广泛,实属全国第一;他创作了36个少儿曲艺节目,获得50多个省级以上的大奖,绝对全国第一。撇开他是一位全能曲艺作家不说,仅他的老黄牛精神就足以能够评上全国劳动模范了!
         关于张老师的曲艺创作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容后待续。
          敬祝张九来老师艺术青春永驻,健康长寿!(徐克林)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