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豫网

以路为弦谱华章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雒长雨 周长青 李新芳

           本报讯 (记者 雒长雨  周长青 通讯员 李新芳)阳春四月,百花盛开,春意盎然。记者在武陟县黄河滩X039王园公路生态旅游通道上看到:武陟境内13.5公里,设计时速60公里,路基宽13米,路面宽9米,单侧5米绿化平台,路两边100米绿化廊道,宛如一条绿色沿黄走廊,绿意融融,勃勃生机。据了解,王园公路总长42.9公里,向东29.4公里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完工。

        焦作市市委书记王小平在武陟县县委书记秦迎军、县委常委张戊己陪同下观摩王沁线健身步道。(赵耀东/摄)
 
       近年来,武陟县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农村公路高品质建设,高效管理,高水平养护,高效益运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340公里,其中县道16条233公里;乡道30条379公里;村道336条728公里。全县15个乡镇(办事处)和347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已形成县乡公路网和通村公路支线网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初步实现了与省干线公路以及乡镇道路的有效对接和互通。

        河南省公路局农村处处长韩军强莅武调研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杨冰/摄)
 
        以规划为先行  夯实发展基础
        为确保武陟县“四好农村路”建设顺利实施,突出武陟地方特色、强化乡村文化元素,2018年县规划创建159公里“四好农村路”精品环线,其中县道130.22公里、乡道8.45公里、村道20.7公里,根据道路沿线两侧地形、地貌共规划设计了西滑封党建示范基地、黄河滩区湿地公园、老城记忆、健身绿道、何塘党性教育等13个特色版块,高标准实施西陶大街、大虹桥大街、北贾大街等15个穿村路段改造。
        以提升武陟县品牌形象为宗旨,聘请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精心对城隍庙游园、五车口遗址、西陶文化体育广场、北郭黄沁文化公园、党建广场等节点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

测量沥青厚度(李新芳/摄)
        以建设为龙头  提升路网水平
        精准发力,加大建设力度。新改建农村公路52公里,其中五老线、程贾线等“白改黑”完成16.7公里,改建、大修35.3公里,投入资金1.2亿元。实现了等级公路行政村覆盖率100%的目标,有效盘活农村资源,促进了农民增收。
        严格监督,全力打造民心工程。认真落实“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法人管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在项目建设中,积极推行“七公开”制度,在县政府网站,县农管所、项目所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和施工现场等地对建设计划、补助政策、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内容进行了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有效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
        精心规划,形成多位统筹的整体布局。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农村路网为引线,把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打造,大力实施“一路一策、一路一景”旅游道路建设,不仅要建好公路,更要延伸内涵。

铺设植草砖(李新芳/摄)
        以管理为支点  做强公路品质
        创新路域环境整治方法。按照“拆、刷、清、整、补、抓”的方针,将路域环境整治、公路绿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卫生清洁运动等一起安排部署。按照高标一流的要求,实现六无六及时。目前共拆除违章建筑1.9万平米,美化墙体9.6万平米,配备专门设备,安排专职人员,保证各主要线路、村内道路日扫日清,实现环境卫生常态化保洁,已累计完成路域环境整治110公里。
         打造农村路网安全体系。一是农村公路建设与安保设施建设中,严格实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三同步”原则,全县新建农村公路安保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加强日常安全巡查,对县乡道路的急转弯、陡坡、连续下坡等险要路段设立防撞护栏,栽设陡弯、限宽、限载等警示标志,及时完善标志标牌、标线、里程碑、百米桩等附属设施。三是对全县农村公路桥梁组织全面定期检查,农村公路桥梁定检率100%,最大限度保障通行安全。
打造绿色长廊(杨冰/摄)
         以养护为抓手  提升服务精度
        提升养护现代化水平。开展养护中心站规范化创建,共建设5个现代化养护中心站,其中3个通过了省公路局的达标验收。出资200余万元购置养护机械,进一步提升了公路养护效率。2018年共完成培护路肩114公里、整理边沟102公里、埋设排水管网35000米、铺设路缘石22.6公里、栽植草坪11000平方米,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高九线、五老线、焦西线等进行了大修改造,解决了沿线3万余人出行难问题。
        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按照“村养护、乡管理、县考核”的原则,将县域内所有县、乡、村道,逐级明确管养责任,设立三级路长,以行政村为单元进行日常养护,将道路养护、管理、运营人员和资源整合,着力解决农村公路长效管养问题。
        提升基层养护本地化水平。创新构建多样性、本地化的养护模式,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以村级为单元,负责辖区内的县、乡、村道的日常管护工作,村两委明确一名副职具体负责。管护人员本着就近原则,由村级推荐、乡镇初选、县级审核确定,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乡镇养护站负责日常管护的监督管理,县农村公路主管部门负责逐月考核。对管护效果实行百分制考核,乡镇养护站日常考核占评比20%分值,县考核占评比80%分值,据此考核结果拨付养护经费。制定《武陟县四好农村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对达到标准的县、乡、村道每月每公里分别给予3500元、1800元、300元的养护资金补助,并将“四好农村路”日常养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护好农村路打下坚实基础。
         以运营为根本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武陟县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四好农村路”创建三年行动工作目标,以“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为建设抓手,提升农村公路通畅水平和行政村客车通达能力,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出行。2018年该县修建候车站亭37个,安装简易停靠站牌69个。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农村客运班线13条,投入营运客车97辆,座位1852个,开通电话预约班车10个,全县347个行政村(含35个贫困村)通车率达100%。
 

 
        以提档为方向  深挖公路内涵
        提升“美丽公路+旅游”的传统服务。紧紧围绕嘉应观景区、妙乐寺景区和黄河文化景区,大力实施旅游道路建设,成功打造黄河风情大道和沿黄走廊—王园公路,为该县旅游产业及黄河滩区开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交通支撑基础。
        创新“美丽公路+健康”的功能拓展。该县依托黄、沁河的防洪堤建设,以健康休闲为主题,打造王沁线4.4公里健身绿道示范段,保障群众在安全中锻炼身体,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挖掘“美丽公路+文化”的内涵韵味。武陟县何瑭纪念馆为焦作市廉政教育基地,依托何瑭纪念馆,充分挖掘何瑭+廉政+公路,打造清风公路。
        体现“美丽公路+扶贫”的行业形象。对35个贫困村道路全部进行了整修,每个村都有1条以上出村路,特别是朱原村、西小庄等一些村街,通过道路修建,休闲采摘、生态旅游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交通扶贫的基础支撑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