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豫网

隋唐大运河夏邑段考记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王 辉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多哈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第46处世界遗产。
         大运河始修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时称通济渠,唐称广济渠,宋称汴河,北起北京,南至浙江,纵贯我国中东部平原,流经8个省市地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开封留守杜允为阻止金兵南下,人为决口黄河致使运河淤废。
        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夏邑县境内运河遗址遗存众多,因而走入人们的视线,目前,一个规模宏大的运河遗址公园,正在济阳镇刘铺村兴建之中。
         当年运河的河堤即是如今的商永公路南线,大运河虽废止上千年,夏邑境内仍然留下了很多人文遗存。济阳镇西的邓铺村仍有一小段旧河道,考古工作者通过发掘东边的刘铺村,得到很多实物证据,这也是运河遗址公园在这里选址的主要原因。
         考古资料介绍,夏邑段运河被埋较浅,距离地面不到一米。大堤结构由上、中、下三个层面组成,上层为明代大堤,中层是唐宋大堤,下层是时间更早期。上、中层表面有分布密集的车辙印,行人脚印、动物蹄印等,反映了当时大运河堤面交通之繁忙。该遗址出土三千多片灰陶片,同时发现一枚宋代青瓷片、多块烧炉渣、砌筑陶窑的砖块。南侧大堤外侧是古代道路遗存,顺沿河堤方向修建,宽约16米,史书中说大运河堤外为官道,考古发掘印证了这一记载。
        济阳镇地名与运河有关,山南水北称为“阳”,济阳镇正是因为位于通济渠北岸而得名。济阳镇东五里,过去是一个渡口,水陆交通在这里交叉,村名因此为田道口。
        大运河夏邑段沿线,以“铺”命名的村落有4个,会亭西十里有十里铺,济阳东有刘铺,济阳镇西有邓铺。传说隋唐大运河通航之后,沿途十里置一铺,供过往商旅、船只临时休息,补充给养,三处地名印证了这一说法。
         会亭镇古名会亭驿,隋炀帝曾在大运河沿途设置很多驿站,据《大业杂记》记载:“(大运河)水面阔四十步,通龙舟,两岸为大道,种榆柳,自东都至江都,二千余里,树荫相交,每两驿置一宫,为停顿之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
         会亭镇东有六里饭棚村,据传,古代开挖运河时候,成千上万民工在这里吃饭,村名因此而来。六里饭棚相邻有关仓村,原名“官仓”,开挖运河时,这里是一个物资补给仓库,后来成为运河边物资转运库,村名因其重要功能而得。
        夏邑县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国古代地理版图中的交通要道。古代没有火车、汽车,长期依赖漕运体系,运输粮食等战略性物资,官方籍此征收赋税和控制交通。大运河体系供应了百姓生存所需物资,促进了对领土统一的管辖、实现了部队的运输,对维护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