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网讯】(豫网-河南门户 李丽 黄敏)“可以忘记带钥匙,忘记带手表,忘记带雨伞,但是就是不能忘记带手机。”新时代下,出现了一种新型焦虑症,叫“忘了带手机”,
其实,手机越远,健康越近……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手机问世以来,短短三四十年时间,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手机的出现正在逐步改变的人类的生活方式。有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手机12小时以上,34%的人24小时开机。94%的人使用手机在5年以上。还有人统计,我们普通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次数达到110次,平均一小时内至少会看4.6次手机。
可见,对手机的使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必要的需求,而手机有诸多潜在危害:
1.可能导致耳鸣耳聋。
2.皮肤不好。
3.出现青光眼。
4.颈椎病、头晕。
5.脑瘤、脑癌。
如何避免患上“手机综合征”,避免手机危害?
2018年11月20日,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医院心理师朱润瑞,受邀到河南卫视危机大调查栏目组录制节目,在节目中心理师朱润瑞和主持人一起探讨了手机综合征的表现、原因及如何避免和应对手机综合征。
手机综合征的表现:
1.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上卫生间也带手机。
2.到了一个新地方着急询问WIFI密码。
3.常常边走路边看手机,不顾脚下“蜀道难”。
4.做事之前先拍照,发朋友圈。
5.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
6.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并不时拿出手机看一看。
7.经常害怕手机没电,随身带着充电线、充电宝。
8.晚上睡觉之前都要看手机,不看睡不着。
手机综合征产生的根源:
1.科技绑架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信息焦虑导致手机依赖。3、“手机病”背后是自我存在感的现实焦虑。
分析了手机整合征的表现和产生的根源后,郑州市九院朱老师针对如何避免和应对这种情况给出了建议:
1.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来替代手机娱乐。
2.增加户外活动。
3.澄清自我价值,制定目标、计划,行动。
4.如果对手机的依赖影响到了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可求助心理咨询。